什么是阿爾茲海默癥?
阿爾茲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AD )是一種常見的、但是起病隱匿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俗稱老年癡呆。該病自1906年首次發現已經過去了100多年,很多我們所熟知的名人,例如美國前總統里根、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以及《百年孤獨》作者加夫列爾·馬爾克斯,都在晚年罹患阿爾茲海默癥。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癥日”,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會通過組織一系列不同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并關注AD。
AD現狀
根據2020年的一份報告,全世界大約有5000萬名AD患者。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患者數量也會逐年增加。AD病程緩慢且不可逆,臨床上可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語言功能障礙等腦功能異常和性格行為改變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前,僅有幾個可用于治療AD的藥物獲得FDA批準使用:他克林、多奈哌齊、卡巴拉汀、加蘭他敏、美金剛和美金剛多奈哌齊復方制劑,但是由于他克林會產生較強的肝臟毒性,已經退市。
這些藥物都只能在
一定程度上對部分患者起到有限的作用,并
不能阻止或顯著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患者群體,各大藥企紛紛投入巨資到藥物研發中。
但是
由于AD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影響因素復雜,除了爭議中的Aducanumab(也被大家稱為aduCANumab)之外,
近20年來還沒有其他真正意義上的AD治療藥物獲得FDA批準。
新藥研發一直伴隨著高風險和高收益,行業內也一直有著
“雙十”的說法,即:研發一款新藥需要十年時間,花費超過十億美金。用“火葬場”來形容目前的AD藥物研發情況并不夸張,各大制藥巨頭更是接連損兵折將。
有數據顯示,全球在AD上的藥物研發投入
已累計超過6000億美元,其中失敗的臨床藥物超過了300種,
失敗率超過99%,而癌癥的藥物研發失敗率僅為81%。
動物模型與AD
考慮到AD疾病發展過程中涉及的多種因素,建立能夠忠實
再現人類病理表型的臨床前動物模型將會更好的加速和推進AD藥物研發。
動物模型為我們更好的了解AD發病機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可以允許我們以另外一種方式進行療法測試。
自從家族性AD(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FAD)突變被發現以來,許多轉基因模型都可以重現AD的某些特征。例如無脊椎動物建模(如黑腹果蠅或秀麗隱桿線蟲)具有繁育周期短等優點,但是他們的神經系統特征與人類相比差異過大。
在脊椎動物中,
小鼠是用來進行轉基因建模的主要物種,因為它們的繁育周期短,成本相對較低。
因此, AD小鼠模型在AD藥物研發中就顯得非常重要,也是臨床前研究中應用最多的模型[1]。對于AD研究中不同類型的小鼠模型,可以訪問Alzforum:
(
https://www.alzforum.org/research-models/alzheimers-disease )進行查看。

在一項臨床前研究中,結果顯示Aducanumab給藥后
在 Tg2576 轉基因小鼠中觀察到了 Aβ 淀粉樣蛋白斑塊的減少[2]
此外,在一項關于Candesartan的研究中
Candesartan逆轉了5XFAD小鼠海馬中的Aβ淀粉樣蛋白面積和小膠質細胞激活的情況[3]
杰克森實驗室作為AD研究的推動者
可以提供多種常見的AD小鼠模型和臨床前藥效服務
愈挫愈勇的AD新藥研發
可以看到在2021年,ClinicalTrials.gov中
登記注冊的臨床試驗仍然有126項。其中, 疾病修正和緩解癥狀的小分子藥物占據了大半,其他部分是疾病修正的生物療法[4]
在Aducanumab獲批之后,2021年6月23日,渤健(Biogen)和衛材(Eisai)又聯合宣布, FDA授予其針對Aβ的在研抗體Lecanemab (BAN2401)突破性療法認定。
突破性療法認定旨在授予那些潛在治療嚴重疾病的藥物,促進開發新藥治療尚未滿足醫療需求的重病或威脅生命的疾病,縮短有前景的新藥的開發和審查時間。
盡管目前業界對于
Aducanumab的上市仍然充滿爭議,但是它的獲批也
極大地提升了大家對于A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的研發熱情。
同樣的,2021年6月24日, FDA也授予禮來制藥(LILLY)的在研新藥Donanemab治療AD突破性療法認定。同時,禮來制藥也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通過加速審批路徑提交其Donanemab的《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
由于AD發病機制復雜,發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確,所以對于尋找有效的療法依舊困難重重。而在發現真正有效的療法之前,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也正在嘗試根據不同的假說,用不同的方式尋找答案,來攻克這一世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