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賽博士帶著鏟屎官們認識了大鼠在乳腺以及睪丸的相關腫瘤疾病,相信大家已經對大鼠腫瘤疾病有了基礎的認識!
本期,賽博士將繼續為鏟屎官們介紹其他部位的大鼠腫瘤疾病,它們分別是腦下垂體、腎上腺、胰腺及淋巴系統,準備好跟著賽博士一起遨游知識海洋吧!
腦下垂體
●垂體瘤在許多種群和品種的老齡大鼠中經常發生,包括Sprague-Dawley、F-344和Wistar Han大鼠。
●大多數垂體腫瘤被歸類為嫌色腺瘤,起源于遠端部。
●在一些報道中,垂體瘤的患病率在雌性F-344和Sprague-Dawley大鼠中更高。
●遠端部癌的報道較少;然而,由于病理學家的分類方案不同,報告的患病率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如前所述,限制飼料熱量攝入可顯著降低大鼠垂體瘤的發生率。
●嫌色腺瘤大小不一,直徑常達0.5厘米。大體看,由于明顯的出血區域,腫瘤呈暗紅色且柔軟。它們的邊界清晰,由于它們的大小,經常壓迫鄰近的腦組織并誘發腦積水。
●鏡下,它們由大的多邊形細胞組成,囊泡狀核和嗜酸性胞漿。
●腫瘤的結構由由血管竇分隔的巢狀、索狀或片狀排列的細胞組成。
腎上腺
●最近報道的Sprague-Dawley大鼠皮質腺瘤的發生率為雄性2%,雌性5%。
●嗜鉻細胞瘤(約85%為良性)的發病率在該種群的雄性為14%,雌性為2%,盡管與其他腫瘤一樣,研究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例如,在調查所包括的20項研究中,所有20項研究報告的良性嗜鉻細胞瘤的范圍從1%到28%不等。
●F-344大鼠腎上腺皮質瘤變發生率較低;嗜鉻細胞瘤的發生率較高,雄性約32%,雌性約5%。
胰腺
●胰島細胞的內分泌腫瘤在一些大鼠種群中比較常見。
●最近有報道稱,在Sprague-Dawley大鼠種群中,雄性平均發病率為8%,雌性為3%。
●在16項研究中,對照組Wistar Han雄性大鼠,1217只中有36只(2%)觀察到胰島腫瘤,其中26只為腺瘤,10只為癌。同一組研究中,對照組WistarHan雌性大鼠,1217只僅有7只觀察到胰島細胞腫瘤,其中5個腺瘤和2個癌。
●在F-344大鼠中,發病率相似,雄性為4%,雌性為1.5%。
●大體上,胰島細胞腫瘤可以是單發或多發,呈界限分明的紅棕色。
●胰島細胞癌與腺瘤的區別在于被膜的浸潤和轉移。外分泌胰腺腫瘤較少見。
淋巴系統
●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是F-344大鼠死亡的主要原因(Percy和Barthold, 2007),據報道發病率高達50%,平均發病率在雄性約34%,雌性約20%。
●惡性腫瘤的起始部位被認為是脾臟。
●腫瘤細胞可以移植到同一品系的大鼠身上。與小鼠白血病不同,大鼠白血病與逆轉錄病毒無關。診斷依據是貧血、黃疸、體重減輕和脾腫大的臨床征象,白細胞計數高達40萬/ml,以及不同器官惡性淋巴細胞的彌漫性浸潤。
●在Sprague-Dawley鼠和大多數其他種群中,發病率相當低。其他淋巴網狀腫瘤包括淋巴細胞性淋巴瘤和組織細胞性肉瘤,在Sprague-Dawley大鼠和Wistar Han大鼠中,每種腫瘤的發生率均約為1%。
F344大鼠淋巴細胞白血病引起的脾臟和肝臟腫大,病理圖片顯示脾臟中的多形性腫瘤細胞[1]
圖注:a:F344大鼠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引起的脾臟和肝臟腫大。b:顯微鏡圖片顯示受累脾臟中的多形性腫瘤細胞。由T.R.Schoeb博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