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分析了節流法在檢測壓力3barg干度小于0.97的蒸汽時,方法不適用。
那如何讓這些低壓蒸汽滿足節流法測試條件呢?
首先,我們回顧下節流法適用條件?
1 假設蒸汽在絕熱條件下節流,節流前后焓值不變
2 節流后的蒸汽處于過熱狀態,即單相狀態—氣態
節流加熱法測量蒸汽干度,是在節流法的基礎上,將待測蒸汽先節流減壓,再將節流后的蒸汽加熱至過熱狀態,測量加熱前后蒸汽的壓力和溫度,計算該狀態下的蒸汽的焓值,同時測量待測蒸汽試樣的質量及加熱成過熱蒸汽需要的熱量,進而計算出蒸汽干度值:
x=f(Q,q,m,hl,hg,h2 )
測試如下:
01 節流過程
一定質量流量的蒸汽通過節流孔節流,蒸汽在節流前的焓為h1,在節流后焓為h2
初始蒸汽焓值:
h1 =(1- x)* hf1 + x * hg1
x-蒸汽的干度值
hf1和hg1可根據壓力p查蒸汽表得到。
02 加熱過程
節流后的蒸汽進入熱量計中加熱氣化至過熱狀態
測量加熱后的蒸汽溫度T2
節流后焓值h2加熱至h3,增加的焓值對應于熱量計輸入的熱量 Q :
h2 = h3-Q/m-q
其中:
- Q 是熱量計提供的總熱量
- m 是通過的蒸汽的質量流量。
- q 是散熱量
- h3 可通過T2查蒸汽表獲得
0202
等焓過程
節流前后,焓值不變
h1 =(1- x)* hf1 + x * hg1=h2
由此得到干度值x
結論
節流加熱法解決了節流法測低壓蒸汽干度的方法局限性;
但是與節流法1~2min即可完成干度測試的便捷性相比,節流加熱法測試速度慢;
節流加熱法結構復雜,需考慮熱量計加熱量、蒸汽的質量流量如何準確獲得,不同檢測區域(如制水間和潔凈區)的散熱量如何標定和修正。
Q&A
Question:如何判斷檢測方法是節流法還是節流加熱法?
節流法結構
需校驗的相關傳感器:
1個或2個壓力傳感器(初始壓力,節流后壓力)1個溫度傳感器
節流加熱法結構
需校驗的相關傳感器:
1個或2個壓力傳感器
2個溫度傳感器,
熱量計
蒸汽質量流量
作者的話
完美數據的背后是怎么檢測出來的?
是真實反應了蒸汽品質嗎?
我們一起學習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