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質聯用儀使用經驗(教訓)交流總結
瀏覽次數:4795 發布日期:2008-3-26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一、做液質,加離子誘導劑得是揮發性的,生物堿用甲酸或乙酸
二、我認為要維護好儀器
首先流速不能過大,液質是不能承載過大流速的;
其次電壓不要加到極限,尤其是正負離子轉換時要適當調整;
最后是做完樣一定要及時沖洗和吹掃管路。
三、LC和MS的條件優化是成功的關鍵。
四、
1、由于液質的流速較小(ESI一般為0.2ml/min),所以配置樣品的溶劑強度不能太大,盡量小于起始比例,否則,會出現保留時間偏移等問題。
2、如果在液相上摸好的條件,注意尤其是流動相的組成要轉化成合適LCMS分析的。
3、磷酸鹽及其他不揮發緩沖鹽在離子源會沉淀并堵塞毛細管等,要更換成可揮發的有機緩沖鹽。
4、緩沖鹽會導致離子抑制,因此要控制緩沖液的強度,<10mM。
5、去污劑、表面活性劑會有離子抑制現象發生, 表面活性劑產生的加合物和離子簇會干擾質譜數據,因此作液質聯用儀時,不要使用洗滌劑清洗玻璃器皿等容器,如果一定要用,建議超聲清洗多次。
五、
要做好質譜的維護工作,就得從小處著手。比如分析的樣品必須要干凈,這樣既可以保護色譜柱,也可以防止污染質譜;分析了大量的生物樣品后,沖洗系統時,先用高比例的水相沖洗,把源也給洗一下,然后再換用高比例的有機相,這時要把柱后管路從源上拿下來,避免柱中的雜質給沖進質譜……細節很多很多,大家在日常應用中盡量注意和避免就可以了。
六、
做液質三年了,島津、waters、ABI和finigan的都摸過,經驗談不上,說點自己的注意點吧。
1.前處理:樣品一定要干凈,不管是為了質譜還是為了保護柱子,生物樣品提取的好些,如果直接沉淀,一定要注意,盡量高轉速12000rpm以上,低溫離心,最好離2次(保險一點),轉移樣品也要仔細,從中間慢慢吸,有時會有漂浮物,島津的質譜好像做直接沉淀的源比較容易堵,Waters的好些。
2.樣品濃度:質譜是靈敏度很高的儀器,進樣濃度一定不能太高,1-2ug/ml已經可以啦,太高的濃度對儀器來說比較容易造成殘留,而且定量也會不準啦。
3.流動相:流動相中盡量加易揮發的鹽,盡量不要加表面活性劑之類的,容易離子抑制,如果遇到離子抑制,可以試試把你的樣品峰往后推推或者改變提取方法,也可以試試用APCI源。如果你的液相是低壓混合的,盡量不要跑梯度,那樣很費時間,如果沒辦法,一針又要走很長時間的話,可以考慮切換,只測樣品出峰前后的那段時間,這樣可以保護質譜。但是如果你用粗柱子,較高流速的也可以考慮跑梯度,如API4000,但要盡量減小死體積。
4.沖洗:沖柱子自然不用說了,低有機相和高有機相分別沖一定時間(各至少半個小時以上吧),柱子保存在高有機相中。做完試驗,沖源也是很重要的,也是低有機相和高有機相沖,但是時間可以不用那么長,你可以先沖源再沖柱子,或者兩者分開沖,個人覺得分開沖好些,這樣柱子上的臟東西就不會進到源里面去啦。沖源的時候氣可以關小些。
七、
1、樣品必須過0.22um濾膜過濾,不得有顆粒物;
2、上樣的溶劑,必須是色譜純,最好和你的流動相比例一致;
3、反相體系,不允許用正己烷之類極性弱的溶劑溶解樣品并上樣。
4、水,自然是純凈水了;
5、樣品不允許含有金屬離子、表面活性劑(不要用洗潔精洗瓶子)、磷酸鹽、硼酸鹽等不揮發鹽;
6、淋洗液緩沖溶劑必須用可揮發的,如乙酸、乙酸銨、氫氧化四丁基銨等,色譜純級別。
7、樣品pH5~7嚴禁含有無機或有機強酸強堿。
8、六通閥處變三通,最好把沒有信號的區域,切換到廢液,這樣減少源的污染
9、定期振氣、清洗離子源,換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