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2周 | BPI生物醫藥創新周終版議程重磅公布!2025最值得參與的創新藥開年盛宴,千人齊聚與時共舞!
2月19-20日,滬城之約即將交付佳音,BPI2025與您共創煥新!
2025年2月19-20日|上海寶華萬豪酒店
第十屆BPI WEEK 2025 生物醫藥創新周由商圖信息主辦,為期兩天,特邀100+重量級權威講者,分別領銜核酸、XDC與雙多抗、小分子三大專場,帶來精彩干貨分享。大咖云集,精彩紛呈,聚焦前沿議題,共赴一場創新藥春日盛宴!
精進不休,厚積薄發;聚合創新,高能領航。即刻參加,與行業大咖面對面交流,和1500余位 精英與會嘉賓一同集結到位;第十屆BPI盛會,一場不容錯過的的生物醫藥盛會!
生物器材網作為作為第十屆BPI大會的官方合作媒體,
現有20張限量免費門票驚喜福利派送!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注冊免費票!
TEL:13122785593(同微信)

一、精華全議程·精品之源
【AntibodyPlus 抗體及XDC創新與CMC論壇】
Day1·2月19日
以終為始:XDC與雙多抗藥物差異化與出海征程
9:00 — 9:30
臨床視角:ADC及聯合用藥治療肺癌及毒副管理進展
周彩存,東方醫院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9:30 — 9:55
開發新一代多維偶聯藥物
劉東舟,華東醫藥,首席科學官、創新藥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
9:55 — 10:25
雙特異性和多特異性抗體的表達和優化策略分享
1.雙特異性抗體的歷史和發展;
2.雙特異性抗體的獨特優勢和應用前景;
3.雙抗與多抗領域的研發優勢以及服務理念。
武波,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質中心負責人
10:55 — 11:40
圓桌討論:中國大藥企研發與合作戰略前瞻:創新+國際化布局
1. 創新藥研發矩陣布局及未來趨勢思考
2. 大分子藥物在腫瘤及自免等更多領域的差異化
3.大藥企出海及國際化的經驗
主持人:傅道田,醫銘康達
江山,翰森制藥,CTO;輝瑞前VP
王興利,復星醫藥執行總裁、創新藥事業部聯席CEO、全球研發中心CEO
王如偉,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特別助理兼集團藥物研究院負責人
閻水忠,再鼎醫藥全球研發首席運營官
11:40 — 12:25
圓桌討論:合作浪潮下,中國創新制藥生態趨勢、合作策略與資本融合機遇
1. 并購、上市、license-out、NewCo模式的優劣勢及資產的選擇
2. 地緣政治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
3. 不同形式的出海帶來的經驗和教訓
4. 資本如何助力生態建設與合作共贏
主持人:夏明德,英諾湖醫藥(杭州)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劉建,百濟神州(廣州)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百濟神州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百濟神州BioVentures創新投資董事總經理
俞穎慧,強生創新制藥,全球BD中國區負責人
胡奇聰,波士頓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合伙人
白旸,冪方資本基金合伙人
袁紀軍,復宏漢霖首席科學官
ADC熱點研發:雙抗BsADC/雙毒素ADC/非傳統毒素XDC研發(ISAC/RDC/DAC……)
13:30 — 13:55
以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為導向開發雙抗ADC藥物
陳兆榮,多瑪醫藥科技(蘇州)有限公司,首席醫學官
13:55 — 14:20
雙payload ADC 創新技術平臺與臨床前開發
腫瘤微環境激活的多特異智能偶聯藥物,展現出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和治療窗口改善,可針對靶點機制潛在有效、但毒性較強的分子,進行增效和降毒改造,旨在解決目前腫瘤治療領域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劉辰,亞飛生物,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聯合首席醫學官
14:20 — 14:50
抗體從篩選到表達的創新解決方案
雜交瘤、文庫多樣性、免疫組庫、單細胞測序方案介紹;
抗體表達、純化解決方案;
CHO細胞遺傳穩定性檢測方案。
鄧鳳,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負責人
15:15 — 15:40
潛在同類最佳ROR1 ADC的臨床開發進展
楊建新,基石藥業,CEO
15:40 — 16:10
ADC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策略及案例分享
周莉,湖北天勤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
16:10 — 16:35
導向的免疫活化偶聯物研究
張翱,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藥學院院長
16:35 — 17:00
以Sting為載荷的新型iADC開發
王宜,加科思藥業,首席醫學官兼全球研發負責人
17:00 — 17:25
放射性核藥進展和臨床轉化
李聰,復旦大學藥學院院長
17:25 — 17:50
PSMA,SSTR2靶向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的開發
1、Advances of Global RDC Development
2、[225Ac]Ac-FL-020: A Next Generation PSMA-Alpha Therapy in Development
3、FL-031, a novel vector for next generation SSTR2 targeting radioligand therapy
張娟,上海輻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學高級副總裁
17:50 — 18:30
圓桌討論:下一個黃金五年,ADC與下一代XDC創新與產業化的機遇與挑戰
1. 下一代ADC藥物投融資與出海BD機會;
2. 萬物皆可偶聯,下一代偶聯藥物創新技術、產業化及投資趨勢;
3. 不同定點偶聯技術及產業化的優劣勢;
4. XDC不同技術平臺下的產業化挑戰及優劣勢
鄒斌,Axcynsis Therapeutics泰誠思生物,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王貴濤,同宜醫藥,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研究院院長
陳永剛,皓元醫藥,首席技術官、創新藥研發服務事業部總經理
周宇虹,百力司康生物,CSO(確認中)
李潤生,禮新醫藥,共同創始人&早期研發副總裁(確認中)
Day2·2月20日
應對成藥性及不穩定挑戰:XDC與雙多抗工藝與CMC
9:00 — 9:25
全球同步研發偶聯藥物藥學注冊策略和實施
全球同步開發藥品藥學注冊藥學注冊的策略, 主要考慮點,偶聯藥物注冊技術要求,上市后生命周期維護策略和實施。
王雅英,武田亞太生物醫藥研發有限公司,高級總監;武田全球藥學注冊中國藥學及器械注冊負責人
9:25 — 9:50
ADC產品技術轉移策略分享
蘇賢德,正大天晴藥業集團南京順欣制藥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9:50 — 10:20
Promega Tools for Developing Therapeutic ADCs
段文娟,Promega中國 Technical Manager
10:45 — 11:10
CMC早期開發對大分子創新藥的重要性
方言,齊魯制藥上海創新研發中心,高級總監
11:10 — 11:35
話題待定
劉薇,杭州多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化制劑研發部負責人
雙多抗藥物:TCE/IO新靶點組合與免疫細胞因子
11:35 — 12:00
雙抗藥物在腫瘤和自免領域的開發現狀及未來前景
田文志,宜明昂科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兼CSO
12:00 — 12:40
圓桌討論:后2024雙抗大年,下一代雙多抗藥物開發的機遇與挑戰
1. 雙抗臨床開發失敗帶來的啟示和經驗
2. 雙多抗治療腫瘤的聯合用藥策略
3. 抗體藥物出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4. 應對免疫細胞因子藥物/免疫激動劑研發安全性挑戰
5. 免疫激動雙多抗藥物VS單藥聯合用藥,孰優孰劣?
主持人:陳凱,北京和景醫藥有限公司CEO
凌虹,維立志博,CSO
陳明久,博奧信生物技術(南京)有限公司,CEO
陳晨,麥科奧特,首席商務官
陳瑜,安進,中國研發部負責人
王辛中,華普生物全球研發總裁,賦生康(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華普生物全資子公司)創始人兼CEO
曹勇,百濟神州,中國業務拓展副總裁
靳照宇,明濟生物董事長兼CEO
13:30 — 13:55
全球FIC首個靶向TSLP/IL-11雙特異性抗體開發
HB0056項目是抗人TSLP/IL-11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抑制TSLP與其配體結合以及IL-11與其配體結合,阻斷其兩條下游信號通路,發揮生物學效應,達到協同增效的作用。早期多種疾病模型中的體內外藥效學研究證明HB0056可有效地減少炎癥和纖維化,在創新性、有效性、安全性及未來市場空間等均具有極好的開發前景。該項目已于2024年10月獲批新西蘭臨床試驗,已于12月初實現首次人體給藥。該項目計劃陸續開展重癥哮喘、特異性皮炎、特異性肺纖維化等適應癥的臨床探索。
朱向陽,上海華奧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13:55 — 14:20
新一代三抗TCE在腫瘤和自免治療中的應用
自主開發的新一代三抗TCE平臺——TriTE平臺,通過靶向CD3和CD28,充分激活T細胞,誘導T細胞更多增殖,增強記憶T細胞分化,減少單一信號激活T細胞導致的T細胞耗竭或失能。該平臺首個分子CC312是全球首個CD19/CD3/CD28的三特異性抗體,已進入臨床I期階段,適應癥為CD19陽性B細胞惡性血液腫瘤,在低劑量的條件下已有很好的生物學活性,同時CC312也是國內首個獲批SLE IND申請的三抗,初步IIT研究數據也展示出新一代TCE在自免適應癥中的應用潛力。
黃應峰,惠和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14:20 — 14:45
雙功能抗體-細胞因子前藥融合分子的設計與開發
呂越峰,AskGene Pharma CSO
14:45 — 15:10
腫瘤免疫治療的下一代細胞因子藥物
細胞因子具有長期治愈腫瘤的潛力,但系統性毒副作用長期限制了其成藥性開發。圍繞免疫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前藥策略,關注抗體與細胞因子組合、細胞因子活性調節等技術,是開發安全、高效的下一代細胞因子藥物的關鍵。
路慧麗,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5:10 — 15:35
創新高效低毒TCE技術及藥物開發
曹國帥,合肥天港免疫藥物有限公司,研發副總
15:35 — 16:00
CD80&PD1多靶向融合蛋白的開發及抗腫瘤研究
設計免疫檢查和共刺激信號雙信號軸調控的CD80/PD1融合蛋白,既能抑制免疫檢查點對T細胞的負調控,從而“恢復”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同時又能維持免疫反應,形成免疫記憶防止腫瘤復發。
韓雷,杰科生物研究院副院長
16:00 — 16:25
CGC-602: 新型雙MOAs雙特異性PD-1-IL-2v
趙鐳,克睿基因,早期研發執行總監
【小分子創新藥研發論壇】
Day1·2月19日
新型小分子藥物發現與創新
藥物發現新前沿:新興靶點/藥物篩選與設計新技術
9:00 — 9:25
全球創新藥研發現狀與小分子創新藥新趨勢
全球創新藥物研發呈現多元化與個性化趨勢,尤其是小分子創新藥在治療多種復雜疾病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隨著對藥物靶點的深度挖掘、生物技術的突破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小分子藥物的發現逐步向靶向化、精準化發展。
柳紅,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藥學會藥物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9:25 — 9:50
創新藥出海策略的選擇
吳振平,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
9:50 — 10:15
基于新型GPCR的小分子藥物發現與開發
范國煌,南京艾美斐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0:35 — 11:00
VIC-1911新一代Aurora A激酶抑制劑的臨床研究進展
VIC-1911是新一代高選擇性Aurora A激酶抑制劑
VIC-1911在臨床上有效預防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GVHD并降低白血病復
張勁濤,捷思英達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CEO
11:00 — 11:30
新藥化合物的鹽和晶型篩選
黃廉豐,蘇州晶云藥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11:30 — 12:10
圓桌討論:“內卷”創新藥時代小分子藥物開發新策略
1. 提高速率:藥物發現新趨勢、新技術
2. 擴展邊界:全球化布局
3. 前瞻未來:破局內卷的差異化策略
4. 產業生態合作與CXO視角:專業合作推進管線
范國煌,南京艾美斐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張勁濤,捷思英達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CEO
華燁,燁輝醫藥董事長&CEO
厲銘,來凱醫藥研發總監,藥物化學負責人
馬德成,晶云星空CEO(晶云藥物CDMO事業部)
馬興泉,上海睿智醫藥聯席總裁
13:30 — 13:55
新一代多靶點抗腫瘤新藥的研發
吳豫生,同源康醫藥董事長兼CEO
13:55 — 14:20
Targeting PI3K/AKT/mTOR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
厲銘,來凱醫藥研發總監,藥物化學負責人
14:20 — 14:50
分子膠在自免領域的新進展
1、分子膠的作用機制與優勢;
2、分子膠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療中的新靶點探索;
3、分子膠的未來研究方向與應用前景
王小健,愛思益普體外生物學部高級研發總監
15:10 — 15:35
AI4S下新一代腫瘤療法:雙抗聯合小分子
全球生物醫藥發展趨勢與AI競爭格局;
Ai在抗腫瘤賽道的機會與潛力;
甫康這方面的布局與情況介紹;
沈孝坤,甫康(上海)健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15:35 — 16:00
靶向eIF4E新型抗腫瘤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發
設計合成了靶向eIF4E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劑,并評價其體外和體內抗腫瘤活性,成藥性和初步的安全性。該小分子抑制劑表現出了優異的酶抑制活性和細胞增值抑制活性,在CDX體內藥效模型中TGI≥90%并在多個PDX模型中表現出良好的抗腫瘤作用。此外,該小分子抑制劑表現出了良好的成藥性和初步額安全性。
全旭,南京圣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小分子發現階段技術總監
16:00 — 16:25
走中國式的藥物創新-燁輝醫藥的BiC白血病新藥的創新思路和實踐
尋找具有未滿足臨床需求的疾病領域
評估生物學驗證了的新靶點
發現FiC藥物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思路
臨床驗證
華燁,燁輝醫藥董事長&CEO
16:25 — 16:50
CG-0255:新一代抗板藥填補臨床空白,解決臨床痛點
心腦血管疾病世界死亡率第一,現有抗板藥物缺陷明顯, 導致中國及世界都存在臨床空白和痛點。
CG-0255是基于氯吡格雷活性成分設計的世界第一款水解型巰基前藥,也是世界第一款P2Y12靶向,既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的創新藥。
正在開展美國注冊臨床和國內一期臨床。數據顯示CG-0255可以填補臨床空白和克服臨床痛點。
陳小五,上海柯君醫藥化學研發副總
16:50 — 17:15
小分子P53-Y220C恢復劑Gensci128用于惡性腫瘤的精準治療
Gensci128是一款高活性、高選擇性的p53 Y220C小分子重激活劑,能夠恢復p53 Y220C突變的轉錄活性和抗腫瘤功能。與PC14586(Rezatapopt)相比,Gensci128具有更好的活性和ADME性質;在多種腫瘤CDX和PDX模型中,Gensci128在更低的系統暴露量即可達到相當或更優的抗腫瘤效果;Gensci128具有良好的PK及安全性,目前處于IND enabling階段,計劃于2025年初進行I期研究。
陸標,長春金賽高級總監
Day2·2月20日
難成藥靶點新技術新突破
靶向蛋白降解技術:PROTAC/分子膠
9:00 — 9:30
靶向蛋白降解 (PROTAC)技術 加速新藥發現
杜武,海創藥業藥化資深副總裁
9:30 — 10:00
靶向IRAK4蛋白降解劑研發進展與未來發展方向
馮焱,領泰生物創始人&CEO
10:00 — 10:30
針對bcl-6 靶點的protac分子開發
王菊,海思科研發副總經理
11:00 — 11:30
蛋白降解雙平臺(GlueTacs®)驅動腫瘤及免疫藥物研發
1.靶向蛋白降解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標新生物GlueTacs®蛋白降解雙平臺指導分子膠與PROTAC理性設計與開發
3.目前標新生物產品管線布局及GT919、929臨床進展
楊小寶,標新生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1:30 — 12:00
圓桌討論:道阻且長 未來可期 靶向蛋白降解藥物的研發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
1. 核心優勢:靶向蛋白降解藥物的技術優勢與挑戰
2. 適應癥拓展:腫瘤、免疫、CNS等
3. 管線前瞻:突破臨床 上市格局展望
杜武,海創藥業藥化資深副總裁
邊峰,BMS全球藥物研發執行總監, 中國綜合科學團隊負責人
楊小寶,標新生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付利強,格博生物聯合創始人、CTO
陳朝華,輝瑞(中國)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13:30 — 14:00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PROTAC藥物的開發和挑戰
曾靂,和徑醫藥CEO
14:00 — 14:30
基于蛋白靶向降解技術的新藥開發
睿躍生物平臺介紹:新型E3配體和降解劑-抗體偶聯物DAC開發
TRK靶向蛋白降解劑在治療癌癥中的研究
TRK靶向蛋白降解劑在治療急性和慢性疼痛中的研究
韓笑然,上海睿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ULLGEN,副總經理
14:30 — 15:00
開發新型藥物模式Protac解決難成藥性靶點問題
1)Protac蛋白降解技術與現有治療手段的對比;
2)Protac的研發挑戰;
3)目前國內外竟爭格局;
4)多域產品簡介;
5)開發出50%生物利用度的Protac 分子;
6)未來愿景。
向少云,杭州多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EO
15:30 — 16:00
基于腫瘤組織特異性E3連接酶的蛋白降解技術開發難成藥靶點藥物
PROTAC成藥性開發的難點與破局;
腫瘤組織特異性E3連接酶技術平臺的開發;
在不可成藥靶點藥物開發中的應用。
張繼躍,奧瑞藥業 (Aubrak Therapeutics); 首席執行官(CEO)
16:00 — 16:30
PROTAC, 炎癥性腸炎, 口服藥
金建平,優濟普世醫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創始人;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資深研究員
16:30 — 17:00
靶向不可成藥靶點的分子膠研發
靶向蛋白降解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難治性疾病的方式。
分子膠藥物將目標蛋白招募到 E3 泛素連接酶附近,誘發目標蛋白的泛素化標記,最終促進它們被細胞內的蛋白酶體系統降解。
分子膠藥物的靶點蛋白不需要具有傳統的“口袋”結構。
分子膠蛋白降解劑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在國內外仍處于早期階段。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分子膠藥物進入市場,并為治療多種疾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竇好,達歌生物研發總監
【核酸藥物研發論壇】
Day1·2月19日
創新核酸藥物的研發
核酸藥物研發新方向
——ASO、siRNA和環狀RNA
9:00 — 9:30
核酸干擾新藥的創制和臨床進展
核酸干擾藥物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成功上市了6款核酸藥物。相較于小分子和生物藥,核酸藥物的靶點選擇更廣,成藥概率更高,研發生產過程更省時便捷。小核酸藥物從最開始治療罕見病,慢慢向腫瘤和心血管、眼科等常病、慢病拓展。本報告要和大家分享小干擾核酸新藥的設計、化學修飾和遞送等新技術,和新型核酸干擾(RNAi)藥物的臨床進展。
田偉偉,圣諾生物醫藥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總經理
9:30 — 10:00
siRNA新藥創新驅動的差異化研發策略
萬金橋,先衍生物董事長、總經理
10:00 — 10:30
亞磷酰胺單體的生產工藝過程控制
聚焦亞磷酰胺單體生產工藝控制。涵蓋原料篩選、反應條件優化、精制純化提升純度及質量檢測反饋,全方位確保產品質量穩定,滿足其在核酸藥物領域的嚴苛應用需求。
張會京,南開大學博士、博士后,奧瑞芙研發生產總監
10:45 — 11:15
mRNA創新藥研發的挑戰與機遇
圍繞mRNA技術產業化發展歷程,以及該技術展現的巨大市場前景和商業價值。同時提出國際巨頭、歐美企業在mRNA技術和產業布局形成了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專利壁壘。在現今大國博弈、逆全球化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專利沖突已經阻礙了我國在生命科學尤其是mRNA技術領域的發展,突破現有和未來的知識產權封鎖成為行業進步的必然,著重介紹自主可控、全要素、無依賴的mRNA技術平臺及基于成藥性的專業研發能力是贏得該領域長期戰略發展機會的保障。
周志鵬,瑞吉生物副總經理
11:15 — 11:45
降脂siRNA藥物(APOC3與ANGPTL3靶點)作用機制與研發進展
血脂異常的疾病特征、診療現狀及醫學需求分析
APOC3靶點:siRNA藥物的機制學、NDA進展及適應癥擴展
ANGPTL3靶點:siRNA藥物的機制學及臨床開發進展
尤冬,維亞臻生物醫學執行副總裁、臨床研發部負責人
11:45 — 12:15
體內自組裝siRNA的設計及在CNS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siRNA藥物的關鍵挑戰
體內自組裝siRNA的設計
體內自組裝siRNA應用于CNS疾病治療
陳熹,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教授/艾瑪生物技術顧問
13:30 — 14:00
Antisense makes Sense (“反義有意義”)
寡核酸藥物的現狀
反義寡核酸藥物的發展背景
代表性的反義藥物
反義藥物的未來發展展望
王海盛,思合基因創始人、CEO
14:00 — 14:30
小核酸供應鏈機遇與挑戰
小核酸行業背景
小核酸供應鏈挑戰與給予
Veliter助力小核酸市場供應
徐嶸松,威立特爾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14:30 — 15:00
環形RNA藥物的開發和進展
環形RNA技術的特點;
環形RNA在疫苗開發中的應用;
環形RNA在治療性藥物開發中的應用
楊赟,環碼生物董事長兼CTO
15:15 — 15:45
小核酸藥物規模化研發的探索與進展
王凌宇,石藥集團核酸藥物研發研究院新藥發現所所長
15:45 — 16:15
臨床階段小核酸公司的進展分享
小核酸藥物作為第三代藥物類型,陸續開始有大適應癥品種在美國獲批,國內也雨后春筍般大小公司入局。但作為一個新的藥物類型,其研發的系統性,復雜性還是面臨巨大的挑戰。赫吉亞作為多條管線進行臨床階段的創新型公司在工作中對各重點環節的實踐分享。
管濤,赫吉亞生物 創始人、CEO
16:15 — 16:45
安龍生物在核酸藥物的探索
趙春林,安龍生物創始人、董事長、CEO
16:45 — 17:15
小核酸藥物的脫靶毒性及其解決方案
小核酸藥物的研究背景和作用機制
小核酸藥物的脫靶毒性及其特點
解決小核酸藥物脫靶毒性的方法
悅康藥業創新藥研發進展
黃澤傲,悅康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藥物研究院/寡核苷酸藥物研發及創新藥注冊負責人
Day2·2月20日
核酸藥物的遞送
核酸藥物的遞送系統
—LNP遞送、GalNac遞送、肝外遞送、新興遞送技術
9:00 — 9:30
新型脂質納米粒核酸遞送系統
核酸藥物遞送的概括
脂質納米粒的設計原理
海昶的新型脂質納米制劑
李劍光,海昶生物首席科學家
9:30 — 10:00
脂質納米載體設計及其在RNA藥物研發的探索
核酸藥具有高特異性和高效性等優勢,有望攻克現有靶點的成藥局限性,具備治療“不可靶向”、“不可成藥”疾病的巨大潛力。面臨的挑戰包括:(1)需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安全遞送載體技術;(2)開發非肝靶向器官/細胞特性靶向遞送載。
本次匯報將介紹我們在新型脂質的創新分子設計和基于脂質的核酸遞送系統的研究進展。我們也提出了能夠選擇性向特定組織或細胞遞送核酸治療分子的新策略。我們聚焦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的炎癥機制,采用病理研究與mRNA藥物的創新設計并重的模式,提出有效靶向遞送策略,并在相應的疾病動物模型上驗證了其安全性、靶向性和有效性。我們還將概述近年來在吸入式核酸遞送領域的研究進展,并介紹為克服經吸入向肺部給藥時的生物屏障所設計的創新載體,以及吸入式核酸藥物的體內組織分布,抗纖維化藥效和安全性評價。安全有效的可吸入核酸納米遞送技術也為更多呼吸系統疾病新藥研發提供了技術平臺。最后將簡述我們在mRNA-LNP規模化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研究方面的進展。
章雪晴,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榮燦生物醫藥首席科學家
10:00 — 10:30
大睿生物肝外遞送技術平臺研究策略和進展
黃金宇,大睿生物副總裁、聯合創始人
11:00 — 11:30
解碼小核酸遞送:肌肉遞送的創新之路
以具體實例解碼小核酸遞送概念以及闡述 linker 的重要性;
肌肉遞送的市場價值和難點;
LiCO是安全有效的肝外遞送系統,能有效遞送小核酸到肌肉,心臟和脂肪等肝外組織,并維持高效,持久的效果。
甘祖寶,中美瑞康核酸技術研究院化學副總裁
11:30 — 12:00
圓桌討論:遞送技術的研究進展及未來方向
肝外遞送:差異化策略的突破
長效遞送:研發防線的鞏固
智能精準:遞送技術的革新
章雪晴,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榮燦生物醫藥首席科學家
王麗娟,信立泰藥業CSO
黃金宇,大睿生物副總裁、聯合創始人
甘祖寶,中美瑞康核酸技術研究院化學副總裁
13:30 — 14:00
LNP-mRNA技術在疫苗及藥物開發中的應用
胡榮寬,星銳醫藥創始人、CEO
14:00 — 14:30
siRNA藥物開發與非肝遞送挑戰
1.siRNA藥物開發的痛點與難點
2.肝外遞送技術面臨的挑戰
3.炫景生物自研管線及肝外遞送研究進展
李海濤,蘇州炫景生物聯合創始人、CTO
14:30 — 15:00
siRNA肝外技術平臺及管線研發進展
小核酸藥物肝外遞送技術開發趨勢
CNS及脂肪遞送平臺研發進展
慢性疼痛治療領域的未滿足臨床需求及小核酸藥物解決方案
代謝疾病領域中高質量減重的未滿足臨床需求及小核酸管線研發進展
劉楠,蘇州時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
15:15 — 15:45
siRNA遞送技術的革新之旅與挑戰展望
傅璐璐,佑嘉生物醫藥制劑開發部 總監
15:45 — 16:15
基于樹狀大分子的基因藥物遞送及治療應用
史向陽,東華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特聘教授
16:15 — 16:45
AiLNP——AI驅動核酸遞送系統設計平臺
從0開始,創新研發電離脂質生成和LNP納米材料設計的人工智能及計算模擬算法;
首個METiS LipidLM脂質語言模型和PhatGPT脂質生成模型;
肝靶向領域全球最佳,首創全身肌肉、腦、免疫器官和腫瘤的靶向遞送,為核酸基因藥物帶來成藥機會。
賴才達,劑泰醫藥,聯合創始人&CEO
二、限量福利倒計時
開幕式的帷幕即將拉開,
請務必抓住最后的優惠時機!
新歲月圓,元宵喜樂!

聯系組委會即可獲取免費注冊鏈接
TEL:13122785593(同微信)
BIO-Partnering尊享福利!
🔥BIO-Partnering系統即將開放!特面向VIP付費客戶開放參與商務約見特權福利!獲取方式如下: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BPI大會官網,選擇購買VIP門票 可同時獲取并參與商務約見免費資格!
有意向的嘉賓歡迎垂詢組委會:13122785593(同微信)
三、聯系組委會
咨詢參會
電話:+86 13122785593(同微信)
郵箱:
bpi@bmapglobal.com

掃碼查看BPI官網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