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信亞太區總裁張鵬專訪——打破困境,出海全球
瀏覽次數:4154 發布日期:2024-11-28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站訊】2024年11月18日—20日,第十二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舉辦。作為亞洲乃至全球最高規格的實驗室行業盛會,此次會議集聚1,200多家參展企業,展出最新儀器設備及創新技術數不勝數,吸引了40,106位現場觀眾,其中2,908位觀眾來自海外,再一次刷新歷史紀錄。與會期間本站編輯特別邀請到萊比信亞太區總裁張鵬先生,就萊比信的戰略發展及行業的困境破局等話題進行特別采訪。
張鵬先生簡介:早年間曾擔任英國牛津儀器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由其制定的公司管理體系帶領牛津儀器中國區公司快速發展,之后兼管連年虧損的印度區公司,僅在1年內就使公司扭虧為盈,3年后達到了全球最高的凈利潤。緊接著又被獵頭公司挖掘到中國某上市公司擔任高管,主要負責海外收購的一家半導體企業的管理工作,憑借著自己的企業管理方法以及豐富的跨國公司業務經驗,再一次幫企業實現扭虧為盈。一直到2024年7月1日張總正式加盟萊比信,擔任亞太區總裁一職,負責亞太市場的業務擴展和全球化戰略的實施。
收購海外品牌,建立出口紐帶
2024年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科研儀器行業同樣面臨巨大挑戰。不少廠商反饋生意難做,消費市場逐漸萎縮、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同行間的競爭更是進入白熱化,內卷、價格戰導致大家利潤都越來越薄。有著多次在企業逆境中扭轉乾坤的張總卻在目前行業發展中看到無限的機遇。
Herolab研發中心
“機遇與風險總是并存的,經濟寒冬是收并購的黃金時期。我在儀器行業二十多年了,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地學習“并購之王丹納赫”的商業模式和管理經驗。我的理想就是未來能夠大量收購優質的海外品牌公司,將其技術國產自主可控、生產國內降本增效,同時利用被收購品牌的海外知名度、市場份額以及分銷渠道,徹底打通國內與國外的貿易壁壘,鏈接全球市場。”張總講,“萊比信給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來實現我的理想,目前萊比信在中國、德國以及美國都已經初步收購了一些企業,并搭建起了相應的平臺,這些都為我后續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科學的管理方法降低國內生產成本
早期的萊比信主要以代理海外儀器為主,隨著近些年科研儀器行業的快速發展,如今的萊比信已經成長為國際化公司,并開啟了跨國收購海外品牌為紐帶,國內生產降成本再出口的戰略轉變。張總講道:“市場寒冬下,收購公司不難;難的在于挖掘那些市值遠遠被低估且卻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品牌;比此更難的是在收購完這些優質品牌公司后按照什么方式去管理運營。如果管理得當,將會帶來遠超投入的回報;但管理不善的話,無疑是在寒冬的市場下給自己增加困難。”
DBS
“丹納赫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其優秀的收并購操作,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因為它擁有一個成熟且高效的企業管理體系——丹納赫商業系統(Danaher Business System,即DBS)。”張總講到,“丹納赫的DBS管理體系以客戶的需求為出發點,追求持續改進質量、交貨、成本、創新等方面的目標。這一核心理念非常值得我們萊比信學習借鑒,我們要用科學的管理理念來持續改進作為我們收購企業后的管理核心。”
LBS
LBS萊比信的商業系統:
“一方面是挖掘優質海外品牌標的,尋求收購擁有知名商標品牌、高市場份額、廣泛分銷渠道的公司。在收購完成后,萊比信可以根據其產品線做到國內生產降成本,再轉出口外銷。另一方面是對于已收購的海外品牌進行標準化管理,做到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生產成本精確量化,最后再借助所收購海外品牌的國際市場為紐帶,將產品推向世界。”張總介紹道,“萊比信這樣的商業系統不但避開了與國內廠商的激烈競爭,同時還能避開地緣政治的貿易壁壘,在國際市場推廣更具有性價比的產品,從而更容易擴大市場。”
出海破局
“科研儀器行業,最大的市場還是在北美和歐洲。中國科研儀器市場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就比如實驗室離心機行業,中國僅占全球市場份額的9%。”張總談到,“大家再怎么互相內卷競爭,國內的科研儀器的市場也就這么大,倒不如嘗試著走出海這條路試一試。對于當前的困境,我認為出海就是最好的破局方案。”
部分參展產品
德國Edmund Bühler通用搖床
德國Herolab不溶性微粒監測儀 Herolab 6L落地式大容量冷凍離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