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注冊網站:http://www.iddst.com/iddst2012/cn/Registration.asp
大會議題
第一部分:藥物發現基礎科學
專題一:藥物發現生物學
分會報告1-1:系統生物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1-2:結構生物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1-3:腫瘤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4:神經生物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5: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免疫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7:內分泌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8:生物化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9:生物物理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10:化學生物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11:血液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12:遺傳學與發育生物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1-13:微生物學,病毒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14:寄生蟲學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15:解剖學,組織學與生理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1-16: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1-17:皮膚學與藥物發現 專題二:藥物發現靶標確認
分會報告2-1:尋找新型藥物靶標及其發展趨勢 分會報告2-2:基于基因組靶標確認的動物模型 分會報告2-3:癌癥干細胞和循環腫瘤干細胞作為靶標 分會報告2-4:G蛋白偶聯受體類作為有效的藥物靶標 分會報告2-5:離子通道和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物藥物靶標 分會報告2-6:靶向蛋白激酶 分會報告2-7:靶向細胞信號通路,細胞周期和NFKb信號通路 分會報告2-8:凋亡靶標 分會報告2-9:泛素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2-10:RNAi和siRNA實驗室鑒定的基因作為藥物靶標 分會報告2-11:代謝靶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作為靶標 分會報告2-12:靶向腫瘤微環境藥物 分會報告2-13:抗癌藥物靶向DNA修復機制藥物 分會報告2-14:靶向新型蛋白酶,熱休克蛋白和其他酶 專題三:合理化藥物設計
分會報告3-1:基于片段的藥物設計和基于配體的藥物設計 分會報告3-2:靶向蛋白折疊和蛋白間的相互作用 分會報告3-3:靶向內源性大麻系統 分會報告3-4:變構調節藥物設計 分會報告3-5:新興的酶靶標抑制劑 分會報告3-6:藥物設計中的藥效方法 分會報告3-7:基于結構藥物設計的定量方法 分會報告3-8:表觀遺傳學靶標 分會報告3-9:以定量構效關系和四維定量構效關系為基礎的藥物設計 分會報告3-10:生物標志物及藥代動力學性質和毒性指導下的藥物設計 專題四:藥物發現化學
分會報告4-1:小分子變構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4-2:新先導化合物發現的高效有機合成技術 分會報告4-3:新發現的蛋白激酶抑制劑的合成方法 分會報告4-4:肽,擬肽類和小分子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4-5:小分子個體化藥物的多靶標設計與代謝網絡策略 分會報告4-6:提高實體藥物物理化學性質的新途徑 專題五:藥物發現藥理學和毒理學
分會報告5-1:生化藥理學和分子藥理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5-2:藥物發現中的化學生物學和藥理學新工具 分會報告5-3:免疫藥理學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5-4:遺傳藥理學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5-5:藥理學中的生物影像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5-6:神經心理藥理學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5-7:藥物發現中的定量藥理學和PK/PD 分會報告5-8:藥物代謝、ADME-TOX篩選和預測藥理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5-9:整合系統,轉化/臨床藥理學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5-10:分析毒理學和病理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可實現的藥物發現技術
專題六:藥物篩選技術
分會報告6-1:小分子化合物文庫的質量和多樣性 分會報告6-2:高能量篩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6-3:高內涵篩選和分析 分會報告6-4:虛擬篩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6-5:用于藥物篩選的電化學生物芯片 分會報告6-6:應用于藥物篩選的細胞分析 分會報告6-7:應用于藥物篩選的自然產物文庫 分會報告6-8:結構生物學為基礎的高能量篩選 分會報告6-9:應用于藥物篩選的微陣列和微流體 分會報告6-10:藥物篩選中的生物標記物方法 分會報告6-11:基于組織的藥物篩選 分會報告6-12:mRNA, siRNA和 RNAi作為工具的藥物篩選 專題七:以組學為基礎的藥物發現與研發
分會報告7-1:以基因組為基礎的靶標發現與確認到臨床試驗 分會報告7-2:基因組學應用于DNA/RNA治療 分會報告7-3:展示技術在從蛋白質文庫中鑒定小分子受體的應用 分會報告7-4:以轉錄組學為基礎的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7-5:以代謝組學和代謝物組學為基礎的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7-6:以藥物基因組學為基礎的藥物發現和個體化醫學 分會報告7-7:全基因組序列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7-8:表觀基因組學,表觀遺傳學,細胞遺傳學研究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7-9:毒理基因組學在藥物發現中的作用 分會報告7-10:化學基因組學在藥物發現中的作用 專題八:分析儀器,自動化及可實現技術
分會報告8-1:芯片實驗室/微流體 分會報告8-2:生物芯片與微陣列技術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8-3:液相色譜, 質譜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8-4:核磁共振技術與活體磁共振技術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8-5:x射線與晶體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8-6:噬菌體展示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8-7: 納米技術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8-8:分子影像技術 專題九:藥物發現信息學
分會報告9-1:云計算與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9-2:生物信息學與計算生物學作為藥物發現的必要工具 分會報告9-3:信息學,靶標,結構對齊及計算模擬模型 分會報告9-4:藥物研發知識管理解決方案及合作 分會報告9-5:經由計算模擬尋找小分子綁定 分會報告9-6:新藥研發與發展的數據整合 分會報告9-7:化學信息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9-8:數據庫和信息軟件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9-9:藥物發現的實驗室信息系統 專題十:干細胞和再生醫學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10-1:基于人類胚胎干細胞的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0-2:干細胞藥理學與再生醫學的挑戰 分會報告10-3:干細胞在藥物篩選,毒性剖析和安全性評價中的應用 分會報告10-4:干細胞模型應用于靶點發現和功能驗證 分會報告10-5:誘導多能干細胞作為藥物發現的工具 分會報告10-6:靶向腫瘤干細胞作為更好藥效藥物發現的靶標 分會報告10-7:用于治療糖尿病的基于藥物發現的干細胞 專題十一:在優良制造標準下的新型藥物生產工藝和生產過程
分會報告11-1:生產網絡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分會報告11-2:細胞培養和上游工藝 分會報告11-3:基因轉基因源的治療 分會報告11-4:蛋白質藥物的生產和制劑工藝 分會報告11-5:DNA和RNA治療的生產和制劑過程 分會報告11-6:細胞治療的工藝開發 分會報告11-7:疫苗的快速生產和制劑工藝 分會報告11-8:單克隆抗體的工藝開發和制劑
分會報告11-9:回收和純化 分會報告11-10:生物制劑的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重大疾病的新藥發現和發展
專題十二:癌癥藥物發現與發展 |
分會報告12-1:肺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2-2:乳腺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2-3:胃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2-4:結腸直腸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2-5:黑色素瘤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2-6:白血病和淋巴瘤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2-7: 卵巢癌,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2-8: 前列腺癌和胰腺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2-9:肝癌,腎癌,膀胱癌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2-10:腦癌和頭頸癌藥物發現 專題十三:糖尿病
分會報告13-1:糖尿病藥物新靶標 分會報告13-2:胰島素及相關治療方法 分會報告13-3:非胰島素類抗糖尿病藥物進展 分會報告13-4:糖尿病并發癥的治療 分會報告13-5:胰島和ß細胞損傷修復 分會報告13-6:可替代的抗糖尿病藥物 專題十四:肥胖 分會報告14-1:肥胖的藥物靶點和生物標志物驗證 分會報告14-2:抗肥胖藥物的靶點和新型分子 分會報告14-3:血脂異常和高膽固醇血癥新藥 分會報告14-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療 分會報告14-5:臨床2-3期試驗新藥的管線分析 專題十五:心血管疾病
分會報告15-1:新型生物標記物及藥物靶標驗證 分會報告15-2: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標記物及個體化醫學 分會報告15-3:離子通道阻滯劑 分會報告15-4:血栓藥物研發 分會報告15-5:心房顫動藥物研發 分會報告15-6:干細胞及其治療進展 分會報告15-7:膽固醇及脂類治療新藥研發 分會報告15-8:抗高血壓藥物研發 專題十六: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分會報告16-1:阿茲海默癥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2:帕金森病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3:亨廷頓氏病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4: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5:癲癇病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6:抗抑郁、精神分裂癥和躁郁癥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7:抗焦慮,恐慌癥,強迫癥和注意缺陷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8:抗精神病,抗躁狂,創傷后應激障礙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9:針對治療睡眠障礙的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6-10:尼古丁-酒精-藥物成癮,飲食紊亂藥物發現及其他精神療法 專題十七:呼吸性及炎癥疾病
分會報告17-1:治療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7-2:治療囊性纖維化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7-3:治療呼吸系統過敏,過敏性鼻炎及呼吸道感染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7-4:細胞因子、趨化因子、核因子-kb、Toll樣受體腫瘤壞死因子和磷酸二酯酶 專題十八:自身免疫癥及其他嚴重免疫疾病
分會報告18-1:免疫力,藥物靶標和自體免疫疾病 分會報告18-2:I型糖尿病相關自身免疫疾病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8-3:風濕性關節炎及干燥綜合癥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8-4:炎癥性腸病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8-5:銀屑病/牛皮癬關節炎和多發性硬化癥發現
分會報告18-6: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狼瘡性腎炎,克羅恩氏病和潰瘍性結腸炎藥物發現 專題十九:新興的感染疾病
分會報告19-1:抗感染藥物發現的當前趨勢 分會報告19-1-1:抗細菌藥物發現的挑戰與機遇 分會報告19-1-2:抗細菌耐藥性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9-1-3:抗真菌耐藥性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9-1-4:抗病毒耐藥性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9-2:耐結核病和瘧疾的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9-2-1:抗結核病耐藥性的藥物發展面臨的挑戰 分會報告19-2-2:新型抗結核病治療的管道更新 分會報告19-2-3: 當前肺結核疫苗的開發 分會報告19-2-4:瘧疾耐藥性逆轉或增敏劑 分會報告19-2-5:新藥靶向特定的瘧疾酶 分會報告19-2-6:瘧疾疫苗的開發 分會報告19-3:新型嚴重病毒感染性疾病新進展 分會報告19-3-1:抗艾滋病病毒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9-3-2: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9-3-3:抗丙型肝炎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9-3-4:抗人乳頭瘤病毒藥物發現 分會報告19-3-5:抗禽流感、H1N1病毒藥物發現 專題二十:骨骼疾病
分會報告20-1:骨性關節炎治療 分會報告20-2:治療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試驗 分會報告20-3: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的研發 分會報告20-4: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研發 分會報告20-5: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治療的研發 分會報告20-6:肌肉骨骼疾病的療法和生物材料 專題二十一:罕見疾病
分會報告21-1:孤兒藥物發展趨勢及對策 分會報告21-2:罕見疾病的孤兒藥物發展的轉化研究 分會報告21-3:孤兒藥物的規定,注冊和激勵 分會報告21-4:孤兒藥物發展的經營策略 分會報告21-5:新興的孤兒藥物的報銷和公眾認同 第四部分:中國傳統醫藥和天然產物中的藥物發現
專題二十二:重點中藥的現代化問題
專題二十三:中藥和天然產物的生物活性分子的發現 專題二十四: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制劑新方法論在中藥中的應用 專題二十五:重塑中醫藥在慢性疾病中的管理 第五部分:非專利藥,生物仿制藥和生物制品
專題二十六:Me-Too方法改善仿制藥
專題二十七:生物仿制藥在全球市場中的機遇與挑戰 專題二十八:生物仿制藥中的法律,專利,法規和藥物監管 專題二十九:蛋白質藥物 專題三十:疫苗創新 專題三十一:治療性抗體和免疫毒素 非人類藥物發現專題討論會
討論會1: 獸醫學發現與發展
討論會2: 綠色殺蟲劑 討論會3: 水產養殖業殺蟲劑及疾病的預防藥物發現 從實驗室到臨床,再到商業發展
專題一:重大創新藥物和突破性成就對接會
分會報告BD1-1:藥物發現平臺和基礎設施 分會報告BD1-2:重點實驗室和重點研發中心 分會報告BD1-3:主要化學藥物創新 分會報告BD1-4:主要生物治療創新 分會報告BD1-5:優化的一鳴驚人的療法 分會報告BD1-6:優化主要的傳統中醫藥 專題二:重大創新新藥和突破性成就的對接會(支持本國的戰略發展和規劃)
分會報告BD2-1:藥物發現平臺和基礎設施 分會報告BD2-2:重點實驗室和重點研發中心 分會報告BD2-3:主要化學藥物創新 分會報告BD2-4:主要生物治療創新 分會報告BD2-5:優化的一鳴驚人的療法 分會報告BD2-6:優化主要的傳統中醫藥 專題三:政策,轉化醫學到商業發展
分會報告BD 3-1:新藥填寫和審批程序及賠償的重要問題 分會報告BD3-2:藥物發現中的許可證和許可策略 分會報告BD3-3:藥物發現研究與發展管理和轉化醫學 分會報告3-3-1:藥物發現的知識管理流程 分會報告3-3-2:轉化醫學中的新方法 分會報告3-3-3: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的轉化醫學 分會報告3-3-4:抗癌癥轉化醫學 分會報告3-3-5:轉化醫學中的合作交易和聯盟 分會報告BD3-4:面向藥物發現整合服務的藥品合同研發外包,醫藥品委托銷售服務及醫藥合同制造外包 分會報告3-4-1:藥物發現的整合服務和合作 分會報告3-4-2:離岸合同新藥案例研究 分會報告3-4-3:領先的藥品合同研發外包的公司和大型制藥企業需求的能力分析 分會報告3-4-4:新的藥物發現研究如何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易決策? 分會報告BD3-5:藥物創新企業家論壇(初創公司與投資者) 分會報告BD3-6:藥物創新企業家論壇(私人企業與公共企業) 分會報告BD3-7:藥物創新企業家論壇(政府藥谷) 專題四:千名制藥領域國外專家人才對接會 一:前1000位國外生物技術與制藥領域著名專家激勵計劃的介紹 二:一對一的人才尋找大會(100位侯選者) |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