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影響因子(IF)=5.81
合作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
合作項目:短鏈脂肪酸定量檢測
研究背景
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健康問題,已有證據表明,腸道菌群與肥胖密切相關。近年來,中藥復方–二陳湯(ECD)被廣泛用于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它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IR)和脂質代謝紊亂,但目前尚無關于其微生物學研究。南京中醫藥大學戰麗彬教授研究團隊發現ECD可延緩肥胖進展,通過干擾Zucker糖尿病肥胖(ZDF)大鼠胰島素受體底物1(IRS1)/蛋白激酶B(AKT)/蛋白激酶A(PKA)/激素敏感型甘油三酯脂肪酶(HSL)信號通路,抑制過度脂解。此外,ECD通過降低ZDF大鼠腸道菌群代謝產物丙酸含量,調控肥胖相關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功能。這些生物標志物與宿主肥胖表型顯著正相關,特別是脂質代謝紊亂,說明ECD可能是通過腸道菌群調控脂質代謝紊亂從而改善肥胖。
研究思路
研究結果
1. ECD復方主要包含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和6-姜酚等物質成分。動物實驗中動物體重、腹圍、食物攝入以及胰島素敏感性等變化,表明ECD治療可延緩ZDF大鼠肥胖的發展。
2. ZDF大鼠白色脂肪組織(WAT)存在細胞形態異常和過度脂解,ECD可通過干擾胰島素信號轉導,保護脂肪細胞形態,減少WAT過度脂解引起的FFA釋放,這可能與IRS1/AKT/PKA/HSL信號通路有關。
3. 對5周齡和9周齡大鼠糞便進行16S測序,結果表明ECD逐漸調節ZDF大鼠腸道微生物群的整體結構和屬組成,如厚壁菌門、擬桿菌門。在屬水平橫向比較5周齡和9周齡腸道菌群組成,并在縱向上比較各組5至9周齡時腸道菌群的變化。結果顯示Prevotella、Ruminococcus、Blautia和Holdemania對組間差異的形成有更大的影響。
4. 對微生物群功能進行預測,并檢測短鏈脂肪酸(SCFAs)變化,結果發現ECD顯著降低丙酸濃度,并傾向于降低丁酸和異戊酸,同時提高大鼠盲腸中異丁酸和3-羥基異戊酸水平;相關性分析發現Prevotella、Blautia、Holdemania和丙酸與宿主表型變化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Tian Zhao, et al. The Effects of Erchen Decoction on Gut Microbiota and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in 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1.
原文閱讀,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繪譜幫你測
本研究的短鏈脂肪酸靶向定量代謝組由麥特繪譜提供檢測服務。針對短鏈脂肪酸靶向定量,麥特繪譜擁有兩套檢測方法:基于GC-MS平臺檢測7種短鏈脂肪酸和基于LC-MS/MS平臺檢測16種短鏈脂肪酸等物質。此外,我們可提供代謝組學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獨家的檢測技術、全面的數據報告以及專業的售后探討,助力您的科研探索之路不斷創新和突破。歡迎聯系獲取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