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黑色素合成途徑與經典“曬黑途徑”
a: 黑色素合成涉及酪氨酸酶基因家族中的 3 種酶,即酪氨酸酶 (TYR)、酪氨酸酶相關蛋白 1 (TRP-1)、酪氨酸酶相關蛋白 2 (TRP-2); b: cAMP-MITF-色素沉著途徑
“曬黑”的經典途徑:紫外線照射導致角質形成細胞中的 DNA 損傷和 p53 活化,p53 激活 POMC,POMC 前蛋白裂解形成的 α-MSH。α-MSH 與黑素細胞膜中的 MC1R 結合,導致 cAMP 增加和 PKA 激活。活性的 PKA 使小眼相關的轉錄因子 (MITF) 增加,MITF 轉錄進而調節色素沉著酶,如 TYRP1、TRP2 和酪氨酸酶等。
圖 2. 研究思路
■ NNT 敲低導致黑色素含量增加
■ NNT 消耗增強色素沉著,獨立于經典的 cAMP-MITF-色素沉著途徑
圖 4. NNT 介導的色素沉著機制
a: siNNT 處理 72 小時后 UACC257 黑色素瘤細胞的酪氨酸酶、DCT/TRP2 和 TYRP1 的表達; b: siRNA 轉染后 NNT、mMITF 和 TYRP1 的 qRT-PCR 分析; c: Forskolin 處理黑色素瘤細胞和皮膚組織
■ NNT 促進泛素蛋白酶體依賴性酪氨酸酶降解并調節黑素體成熟
改變 NNT 會影響酪氨酸酶和關鍵黑色素生成酶的蛋白質水平,假設 NNT 會影響某些黑素體蛋白質的穩定性。
如圖 5a 顯示,siNNT 顯著增加酪氨酸酶蛋白的穩定性,抗氧化劑 (NAC 或 MitoTEMPO) 會下調這種穩定性 (綠色框)。MG-132 是一種蛋白酶體抑制劑,可阻抑 NNT 過表達誘導的 UACC257 細胞酪氨酸酶蛋白穩定性降低 (圖5b)。
研究者們還觀察了原代人類黑素細胞中,NNT 表達對黑素體超微結構的影響。如圖 5c 所示,siNNT 導致晚期/色素沉著黑素體 (階段 III 和 IV) 的顯著增加,而 NNT 的過表達會導致向早期/無色素黑素體 (階段 I 和 II) 的轉變 (圖5d),這些結果表明 NNT 通過蛋白酶體介導的酪氨酸酶蛋白降解誘導黑色素水平的變化,并調節黑素體中的成熟。
圖 5. NNT 敲低條件黑素體的成熟
a: siNNT 介導的增加的蛋白質穩定性被抗氧化劑阻斷; b: MG132 處理過表達 NNT 的 UACC257 細胞; c-d: 黑素體成熟的檢測
2,3BD 是一種 NNT 的抑制劑,如圖 6a 所示,在人體皮膚模型上,2,3BD 可顯著誘導黑色素沉積。2,3BD 處理還可防止形成 UVB 誘導的 CPD (紫外輻射后的一種光產物),并且 2,3BD 還顯著下調了 γ-H2AX (一種 DNA 雙鏈斷裂的標志物) 表達 (6b-c,綠色框)。2,3BD 誘導的色素沉著可以保護人體皮膚免受 UVB 誘導的 DNA 損傷。
研究者們選擇了 Nnt 突變純合子的 C57BL/6J 小鼠模型,與 C57BL/6NJ 野生型相比,如圖 6c 所示, NntC57BL/6J 小鼠顯示出皮毛色素沉著增加。
此外,如圖 6d, 還構建了斑馬魚 NNT 過表達模型,過表達 NNT 的斑馬魚 (NNT OE) 與空質粒斑馬魚胚胎相比,所觀察到黑色素細胞內色素沉著減少,使用 2,3BD 處理 NNT OE 魚阻止了 NNT 過表達誘導的黑素細胞色素沉著減少。
圖 6. NNT 敲低條件黑素體的成熟
a: 2,3BD 誘導皮膚色素沉積; b: 2,3BD 處理在 UVB 誘導條件下的 CPD 和 γ-H2AX 的表達變化; c: 純合子 nnt 敲除鼠色素沉積; d: 過表達 NNT (NNT OE) 的斑馬魚模型
小結:
這篇文章闡明了一種新的依賴于 NNT 的獨特色素沉著機制,與經典的 UVB-cAMP-MITF 曬黑途徑不同。
研究者們還用不同膚色的人皮膚組織進行了紫外線輻射,發現具有較深色素的皮膚確實受到了保護,免受紫外線造成的DNA損傷。
相關產品 |
含巰基的抗氧化劑。也是一種粘液溶解劑 (mucolytic agent),可用于減少粘液的厚度。 |
有效的抗氧化劑之一,可以靶向并中和線粒體的氧化應激。 |
還原型輔酶 Ⅱ,NADP+的還原形式,可作為供氫體 (還原劑) 參與體內多種代謝反應。 |
蛋白酶體 (proteasome) 抑制劑,主要是針對 26S 蛋白酶體復合物。 |
細胞內 cAMP 形成的誘導劑。也是 I 型腺苷酸環化酶的激動劑。 |
用于細胞或者組織裂解過程中,加強蛋白的穩定性。 |
MCE 的所有產品僅用作科學研究或藥證申報,我們不為任何個人用途提供產品和服務
參考文獻
1. David E. Fisher, Elisabeth Roider, et al. NNT mediates redox-dependent pigmentation via a UVB- and MITF-independent mechanism. Cell. 2021 Jun 29;S0092-8674(21)00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