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轉膜技術要點
瀏覽次數:3492 發布日期:2020-6-5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這個年過的有點崎嶇,在面對社會性問題時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正能量,相信很多還沒返校的人已經給自己立了flag。在我們回望過去的一年,這個時代已經變了。任何的進步都被透明公開的呈現在我們面前,而我們看到的好消息遠比自己收獲的多,所以我們總忍不住問自己,
“我成長了嗎?”“我的實驗能順利些嗎?” “我的科研之路還要繼續嗎?”
躺著想問題遠比站著干大事來的容易,而成功的人總是在干大事的時候不斷解決問題并總結問題。在科研的道路上,有如火箭式上升連發3篇Science的的90后CRISPR女神楊璐菡,有如深耕播種的共和國勛章得主袁隆平院士、屠呦呦等人,在感慨別人的成就時,我們卻不曾深究過其背后的秘訣或精神。
世說“好事多磨”,小編看來并非經歷多少磨難、重做多少實驗才能成就好事、好實驗,而是在成功的道路上多磨礪自己的思維并可控地執行在實踐中。在師兄師姐們告訴你一堆他們摸索出來的道理時,你是全盤接收還是思辨下哪里不對?
“這樣做就對了!”就真的對了嗎?“差不多就行了!”還能再粗糙點嗎?!
所以今天
“膜法學院”開講的第一課是:
WB實驗的轉印膜,你用對了嗎?還在一“膜”到底嗎?
選膜是個大學問,而你將這個選擇權交誰了呢?“我們實驗室一直用這個,用的挺好的。”待我們看看科技革新的成果再判斷你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首先,WB常用的轉印膜一般是兩種,依據材質分為
PVDF膜(最常用)和
NC膜,簡要概括兩者區別如下:
表1. PVDF膜和NC膜的特性和應用對比
其次,WB轉印非常考驗實驗者對研究的蛋白及其所屬環境是否足夠了解。豐度/表達量如何?是否需要去除高豐度雜蛋白?分子量區間多大?轉印效率如何?蛋白流失了嗎?

圖1. -P膜(左)和-PSQ膜(右)后面襯墊-PSQ膜,可以看到部分高豐度蛋白穿過-P膜滲漏到襯墊的膜上。
由此可見,膜孔徑越小,小分子蛋白(<20kDa)滲漏/流失越少,蛋白載量越高,更適合低豐度蛋白檢測。
其三,WB實驗依據需要顯色的形式分為化學發光和熒光兩者,熒光WB對膜的背景要求更高,雖然可以依賴成像儀或者后期軟件進行微調,但對于低豐度蛋白、多重熒光檢測或者想發高分文章,還是需要原圖示人。選擇低熒光背景、高蛋白載量的膜,如下FL系列即為熒光WB最佳轉印膜選擇。

圖2. 幾種膜在熒光WB成像中的表現,FL膜具有最好的背景。
再者,考慮到安全因素、節約時間和經費,亦可選擇安全型轉印膜 Immobilon-E系列,省去甲醇預激活步驟。
綜上,WB轉印膜依據蛋白類型、分子量和成像形式有多種優質選擇。
表2. Immobilon®轉印膜全系列產品選擇指南

所以在你可以有選擇的時候千萬別湊合,每個細節都會決定我們將來的高度。
相關文章推薦:
原來周杰倫的歌,還是挑選“膜”的秘籍
新品首發 | Immobilon®GO 自動Western Blot免疫檢測系統
Western Blot,你想要的都在這里
點擊“閱讀原文”,您還可以了解更多有關Western Blot的干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