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模式動物造模試劑-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Na(DSS)
瀏覽次數:8026 發布日期:2019-6-28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腸炎模式動物造模試劑-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Na(DSS)
葡聚糖硫酸鈉DSS又稱硫酸葡聚糖, 一般用于實驗動物模型-誘導結腸炎,硫酸葡糖鈉鹽(葡聚糖硫酸鈉),英文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縮寫DSS,是葡聚糖的聚陰離子衍生物,由葡聚糖和氯huang酸的酯化反應形成。其中含硫量約為17%,相當于葡聚糖分子的每個葡萄糖殘糖中平均含1.9個硫酸基團。
產品特性
中文同義名(Chinese Synonym):硫酸葡聚糖;葡聚糖硫酸氫鈉,糖酐酯,硫酸葡聚糖鈉鹽,右旋糖酐硫酸酯鈉
英文同義名(English Synonym):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 Dextran Sodium Sulfate
CAS號(CAS NO.):9011-18-1
純度(Purity)≥97%
分子式(Molecular Fomular):(C6H7Na3O14S3)n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352.4 g/mol
外觀(Appearance):淺黃色或類白色粉末
pH:5~7.5
溶解性(Solubility):水中易溶,在乙醇、乙醚中不溶。水溶液為無色或淡黃色澄明液。
溶于水(100 mg/ml澄清或者輕微模糊的黃色溶液)。具體使用濃度需根據造模類型,參考相關文獻或通過預實驗摸索確定。
應用領域
1.選擇性分離脂蛋白:硫酸葡聚糖鈉常被用于選擇性分離脂蛋白。在錳離子的作用下,0.05%的硫酸葡聚糖鈉(Mw 15,000)溶液能使低密度脂蛋白(LDL)(貨號H2890.warbio)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貨號H4890.warbio)發生沉淀。當硫酸葡聚糖鈉(Mw 15,000)的濃度增加到0.065%時,高密度脂蛋白(HDL)(貨號H3740.warbio)也隨之發生沉淀;谙嗨频脑,硫酸葡聚糖鈉(Mw 500,000)同樣被用于檢測膽固醇中的高密度脂蛋白。
2.腸炎造模試劑誘導劑: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建立適當的結腸炎動物模型對 于研究UC的病因、發病機制以及新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硫酸葡聚糖鈉(36,000~50,000)被用于制備動物的UC模型,該方法誘導的UC模型 與人UC最相似,且簡便、易于復制,廣泛用于篩選治療炎癥性腸病(IBD)的新方法和臨床前新藥物的開發,也用于研究IBD的發病機制。
3.提高核酸雜交率:溶液中含10%的硫酸葡聚糖鈉,DNA鏈的再退火率約增加10倍,這一現象進一步擴大了單鏈或雙鏈的探針與固定 在膜上的DNA/RNA的雜交率。不僅如此,添加10%硫酸葡聚糖鈉也許會增加隨機切割的雙鏈DNA探針與固定化核酸的雜交率,高達100倍。沃博生物分 子生物級的硫酸葡聚糖鈉可以用于這方面的實驗。
4.其他核酸相關應用:硫酸葡聚糖鈉已被證實可以從核酸-組蛋白復合物中將核酸釋放出來。硫酸葡聚糖鈉對核糖體的結合有抑制作用,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劑,被用于核糖體的分離。
5.雜項應用:抗凝劑、造影清晰劑液,也用于照相膠片制造業,臨床用于降血脂和抗凝血,體外試驗證明有抗HIV作用。
◆硫酸葡聚糖DSS誘導腸炎模式動物的優點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建立適當的結腸炎動物模型對于研究UC的病因、發病機制以及新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人們制作了多種動物模型對其進行研究,日本學者于1985年首次應用硫酸葡聚糖制備了鼠UC模型,此后,該方法廣泛用于篩選治療炎癥性腸病(IBD)的新方法和臨床前新藥物的開發,也用于研究IBD的發病機制。其具備以下優點:
1. DSS誘導的UC模型的病理改變與人類UC最相似;
2.此模型既可以應用于UC急性期又可應用于慢性期的研究,使實驗能夠完整地進行;
3.制作簡便、經濟、易于復制。
◆參考方法:
方法一:
小鼠給予含50 g/L硫酸葡聚糖(葡聚糖硫酸鈉) 5000或40000的蒸餾水自由飲用7 d,出現體重減輕、腹瀉、血便等急性腸炎的表現.病理學切片HE染色發現小鼠病變結腸腺體結構紊亂,黏膜和黏膜下單核細胞和多核細胞浸潤.DSS組病變腸段組織GSH表達較對照組明顯減少(2±0.6 vs 3.14±1.0,t = 3.95, P = 0.01<0.05),病變結腸分泌的IL-4明顯升高(38.7±4.7 vs 28.7±6.7,t = 3.16, P = 0.009<0.01),IFN-g輕度降低(P>0.05).
資料來源:《GSH在DSS誘導的小鼠實驗性腸炎中的作用》
方法二:
將分子量為50 00或40000的DSS溶于飲用水,配成3% DSS溶液,讓BALB/C小鼠自由飲用7d,建立小鼠急性結腸炎模型;②讓BALB/C小鼠自由飲用3% DSS溶液7d,然后飲用不含DSS蒸餾水14d,建立小鼠慢性結腸炎模型;模型建立成功的標志為飲用3% DSS 7 d后出現半稀便、腹瀉、大便隱血(+)和肉眼血便中的任一癥狀。
資料來源:《葡聚糖硫酸鈉致小鼠結腸炎模型的建立與評價》。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分子量的DSS所誘導的病變特征不同,如用5000, 40 000和500 000的DSS喂養小鼠,結果典型病變只出現于5 000組和40000組,5 0000組的病變主要見于盲腸和上段結腸,此外,DSS結腸炎的嚴重度并不依賴于DSS攝入量,而是由DSS濃度決定,小鼠飲用的DSS量差別較小時不影響誘導出的結腸炎嚴重度。再次,不同種屬對于不同分子量的DSS的敏感度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