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轉染實驗時小編就抱著一個信念,就是要給細胞點“顏色”看(熒光),但你知道嗎?就這個簡單的實驗過程,小小的細胞卻有著大大的能量,實驗過程中帶陽離子的脂質體充當著“搬運工”的角色將質粒從胞外“抓”到胞內,而細胞為質粒的復制、轉錄、翻譯提供“場所和原材料”,自己也跟著“增光填色”,但“上色”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
➙ 細胞狀態差
➙ 轉染效率低
本著“不會解決實驗問題的技術員不是一個好技術員”的原則,下面小編就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A:分析:主要是鋪板和反應液配制的原因
⇒ 細胞狀態是整個實驗的關鍵,如果細胞狀態不好,則轉染后細胞狀態當然就好不了
⇒ 鋪板:過多或不均勻,細胞長的太滿就會狀態較差
⇒ 脂質體本身有毒性,如果脂質體加入量太多,會導致細胞狀態較差,或者細胞死亡,建議在做正式實驗前,先做一下預實驗,摸索一下質粒和脂質體的配比。
A:分析:主要是細胞原因和“搬運”過程中的問題
❶. 細胞狀態仍然是重中之重,如果有一段時間轉染效果很不理想,必須要換一批次細胞;
❷. 加入目的質粒后輕輕混勻,太用力會破壞混合液的結構,
❸. 質粒與轉染試劑的比值: 過高一部分質粒不能進入細胞,過低“搬運工”太多,有毒性且浪費;
❹. 吸、打液體時注意槍頭內液面高度,是否完全打出;
❺. 反應液配好后等待20min,質粒才會被完全包裹;
❻. 反應液滴加加入細胞,使“脂質體+質粒”均勻分布;
❼. 質粒反復凍融影響濃度,盡量減少凍融次數;脂質體 -20℃保存,用完應馬上放回;
❽. 必要時需要檢測一下質粒的濃度是否準確;
轉染需48h,可以提前知道轉染的效果嗎?
根據經驗轉染24h時的熒光效果至少達到下圖水平那么基本上不用擔心了~
你學會給細胞“上色”了嗎?歡迎提出更多的實驗問題,大家一起討論!
長按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