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細胞的發生過程已經有大量研究,但是一直以來缺少系統的研究:特別是針對在過程中的細胞表面標記物變化,細胞數量變化,紅細胞去核過程以及網織紅細胞形態變化等。
浙江理工大學Zhang Shifu教授課題組的Yang Zuli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全面和系統的研究。
弗里德氏病毒性貧血病毒被注射進小鼠體內,之后小鼠脾臟內的紅細胞樣細胞被同化為原成紅細胞并擁有分化能力。之后使用含有EPO的細胞培養基培養細胞并觀察其發育過程:在12h~24h之內,主要產生嗜堿性成紅細胞;36h時主要為多色成紅細胞;正色成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主要產生于48h~60h。
在相應的時間節點內,一系列的新發現被證實:多色細胞的細胞核經過7~8小時會被吞噬;CD71和Ter119的表達會比成熟紅細胞更高;相應的stathmin, septin8 and RBBP4等細胞骨架相關蛋白表達降低很多。觀察詳細的紅細胞成熟過程會帶來更多的血細胞領域認知,會對紅細胞分化和致癌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Countstar在實驗中被用來測定細胞直徑變化和細胞增殖。
以下圖表是使用Countstar細胞計數儀的結果。Countstar細胞計數儀提供穩定可靠的數據。
想了解有關紅細胞成熟過程中更多的故事?請查閱文章:
The Time-Dependent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 and Enucleation Process dur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ammalian Erythroid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