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曼黑度的詳細定義
瀏覽次數:4311 發布日期:2013-8-27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什么是林格曼黑度?
林格曼是反映鍋爐煙塵黑度(濃度)的一項指標!林格曼煙塵濃度表的使用方法: 觀察者站立在與煙囪距離40米左右的地方,(觀察者與煙囪間無障礙物),將林格曼圖板豎立在距觀察者一定距離上,這個距離的大小取決于觀察者的視力,一般以15米為好。放好之后,將煙色與圖板的黑度進行對比,從而可以得知煙氣的煙塵濃度。
林格曼圖是用來衡量煙氣黑度級別的,共有6級,從0至5級。在白色的底上用黑色的小方格表示,白色面積為100%時為0級,當黑色面積為20%時為1級,黑色面積為40%為2級,依次類推,60%為3級,80%為4級,100%為5級
各地市對自己的煙囪排放都有一定的要求和相應的處罰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
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黑度的測定-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防治大氣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測定煙氣黑度的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
本標準的附錄A 為規范性附錄,附錄B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本標準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提出。
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
本標準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7 年12 月7 日批準。
本標準自2008 年3 月1 日起實施。
本標準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釋。
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黑度的測定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
1 范圍
1.1 本標準規定了測定煙氣黑度的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包括觀測位置和條件、觀測方法、計算方法
以及標準林格曼煙氣黑度圖的規格。
1.2 本標準適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灰色或黑色煙氣在排放口處黑度的監測,不適用于其他顏色煙氣
的監測。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2.1 煙羽 plume
從特定出口如煙囪或排氣口排出的氣流(通常是可見的)。
2.2 林格曼黑度級數 Ringelmann number
評價煙羽黑度的一種數值,用肉眼觀測的煙羽黑度與林格曼煙氣黑度圖對比得到。
2.3 林格曼煙氣黑度圖 Ringelmann smoke chart標準的林格曼煙氣黑度圖由14cm×21cm 的不同黑度的圖片組成,除全白與全黑分別代表林格曼黑度0 級和5 級外,其余4 個級別是根據黑色條格占整塊面積的百分數來確定的,黑色條格的面積占20%
為1 級,占40%為2 級,占60%為3 級,占80%為4 級。
3 原理
把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放在適當的位置上,將煙氣的黑度與圖上的黑度相比較,由具有資質的觀察者用目視觀察來測定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的黑度。
4 儀器和設備
4.1 林格曼煙氣黑度圖/儀器。
4.2 計時器(秒表或手表),精度1 秒。
4.3 煙氣黑度圖支架。
4.4 風向、風速測定儀。
5 步驟
5.1 觀測位置和條件
5.1.1 應在白天進行觀測,觀察者與煙囪的距離應足以保證對煙氣排放情況清晰地觀察。林格曼煙氣黑度圖安置在固定支架上,圖片面向觀察者,盡可能使圖位于觀察者至煙囪頂部的連線上,并使圖與煙氣有相似的天空背景。圖距觀察者應有足夠的距離,以使圖上的線條看起來融合在一起,從而使每個方塊有均勻的黑度,對于絕大多數觀察者這一距離約為15m。
5.1.2 觀察者的視線應盡量與煙羽飄動的方向垂直。觀察煙氣的仰視角不應太大,一般情況下不宜大于45 度角,盡量避免在過于陡峭的角度下觀察。
5.1.3 觀察煙氣黑度力求在比較均勻的天空光照下進行。如果在太陽光照射下觀察,應盡量使照射光線與視線成直角,光線不應來自觀察者的前方或后方。雨雪天、霧天及風速大于4.5m/s 時不應進行觀察。
5.2 觀測方法
5.2.1 觀察煙氣的部位應選擇在煙氣黑度最大的地方,該部位應沒有冷凝水蒸汽存在。觀察時,將煙囪排出煙氣的黑度與林格曼煙氣黑度圖進行比較,記下煙氣的林格曼級數。如煙氣黑度處于兩個林格曼級之間,可估計一個0.5 或0.25 林格曼級數。每分鐘觀測4 次,觀察者不宜一直盯著煙氣觀測,而應
看幾秒鐘然后停幾秒鐘,每次觀測(包括觀看和間歇時間)約15 秒,連續觀測煙氣黑度的時間不少于30 分鐘。
5.2.2 觀察混有冷凝水汽的煙氣,當煙囪出口處的煙氣中有可見的冷凝水汽存在時,應選擇在離開煙囪口一段距離,看不到水汽的部位觀察。
5.2.3 觀察含有水蒸氣的煙氣,當煙氣中的水蒸氣在離開煙囪出口的一段距離后,冷凝并且變為可見,這時應選擇在煙囪口附近水蒸氣尚未形成可見的冷凝水汽的部位觀察。
5.2.4 觀察煙氣宜在比較均勻的天空照明下進行。如在陰天的情況下觀察,由于天空背景較暗,在讀數時應根據經驗取稍偏低的級數(減去0.25 級或0.5 級)。
5.3 記錄
5.3.1 現場情況記錄
觀察者應按現場觀測數據記錄表格的要求,填寫觀測日期、被測單位、設備名稱、凈化設施等內容,并將煙囪距觀測點的距離、煙囪位于觀測點的方向、風向和風速、天氣狀況以及煙羽背景的情況逐一填入表內。
5.3.2 現場觀測記錄
煙氣黑度的觀測值,按6.2.1 的規定,每次觀測15 秒記錄一個讀數,填入觀測記錄表格。每個讀數都應反映15 秒內黑度的平均值。連續觀測煙氣黑度的時間30 分鐘,在此期間進行120 次觀測,記錄120 個讀數。對于煙氣排放十分穩定的污染源,可酌情減少觀測頻次,每分鐘觀測2 次,每30 秒記錄一個讀數,連續觀測30 分鐘,在此期間進行60 次觀測,記錄60 個讀數。
6 計算
6.1 按林格曼黑度級別將觀測值分級,分別統計每一黑度級別出現的累計次數和時間。
6.2 除了在觀測過程中出現5 級林格曼黑度時,煙氣黑度按5 級計,不必繼續觀測外,其它情況都必須連續觀測30 分鐘。分別統計每一黑度級別出現的累計時間,煙氣黑度按30 分鐘內出現累計時間超過2 分鐘的最大林格曼黑度級計。
6.3 按以下順序和原則確定煙氣黑度級別:
6.3.1 林格曼黑度5 級:30 分鐘內出現5 級林格曼黑度時,煙氣的林格曼黑度按5 級計。
6.3.2 林格曼黑度4 級:30 分鐘內出現4 級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計時間超過2 分鐘時,煙氣的林格曼黑度按4 級計。
6.3.3 林格曼黑度3 級:30 分鐘內出現3 級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計時間超過2 分鐘時,煙氣的林格曼黑度按3 級計。
6.3.4 林格曼黑度2 級:30 分鐘內出現2 級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計時間超過2 分鐘時,煙氣的林格曼黑度按2 級計。
6.3.5 林格曼黑度1 級:30 分鐘內出現1 級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計時間超過2 分鐘時,煙氣的林格曼黑度按1 級計。
6.3.6 林格曼黑度<1 級:30 分鐘內出現小于1 級林格曼黑度的累計時間超過28 分鐘時,煙氣的林格曼黑度按<1 級計。
7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7.1 用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鑒定煙氣的黑度取決于觀察者的觀察力和判斷能力,觀測人員的校正視力應優于1.0,必須經過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7.2 應使用符合規范要求的林格曼煙氣黑度圖,并注意保持圖面的整潔。在使用過程中,林格曼煙氣黑度圖如果被污損或腿色,應及時更換新的圖片。
7.3 觀測前先平整地將林格曼煙氣黑度圖固定在支架或平板上,支架的材料要求堅固輕便,支架或平板的顏色應柔和自然,不應對觀察造成干擾。使用時圖面上不要加任何覆蓋層,以免影響圖面的清晰。
7.4 憑視覺所鑒定的煙氣黑度是反射光的作用。所觀測到的煙氣黑度讀數,不僅取決于煙氣本身的黑度,同時還與天空的均勻性和亮度、風速、煙囪的大小結構(出口斷面的直徑和形狀)及觀測時照射光線和角度有關。在現場觀測時,對這些因素應充分注意。
7.5 一般用林格曼煙氣黑度圖鑒定黑色煙氣效果較好,對于含有較多的水汽或其它結晶物質的白色煙氣,效果較差。
7.6 林格曼0 級的白色圖片可以提供一個有關照明的指標,用于發現圖上的任何遮陰、照明不均勻。它還可以幫助發現圖上的污點。
7.7 在觀測過程中,要認真作好觀測記錄,按要求填寫記錄表,計算觀測結果。
7.8 除排放標準另有規定或有特殊要求的監測外,一般污染源煙氣黑度觀測,應在生產設備和環保設施正常穩定運行的工況下進行。
林格曼煙氣黑度圖
標準的林格曼煙氣黑度圖由5 張不同黑度的圖片組成,可以通過在白色背景上確定寬度的黑色線條和間隔的矩形網格來準確印制。除全白與全黑分別代表林格曼黑度0 級和5 級外,其余4 個級別是根據黑色條格占整塊面積的百分數來確定的:每張圖片中,網格所占的面積是14cm×21cm,每個小格長10mm,寬10mm。每張圖片上的網格由294 個小格組成。
圖片0(林格曼黑度0 級)- 全白。
圖片 1(林格曼黑度1 級)- 每個小格長、寬均為10mm,黑色線條寬1mm,余下9mm×9mm 平
方的空白(黑色條格的面積占20%)。
圖片 2(林格曼黑度2 級)- 每個小格長、寬均為10mm,黑色線條寬2.3mm,余下7.7mm×7.7mm
平方的空白(黑色條格的面積占40%)
圖片 3(林格曼黑度3 級)- 每個小格長、寬均為10mm,黑色線條寬3.7mm,余下6.3mm×6.3mm
平方的空白(黑色條格的面積占60%)
圖片 4(林格曼黑度4 級)- 每個小格長、寬均為10mm,黑色線條寬5.5mm,余下4.5mm×4.5mm
平方的空白(黑色條格的面積占80%)
圖片 5(林格曼黑度5 級)- 全黑
林格曼煙氣黑度圖圖樣
煙氣黑度觀測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