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受激發射損耗(STED)熒光成橡技術是一種可以突破衍射極限的強大顯微技術。最近,德國MaxPlanck 研究所納米光子生物分部的DominikWildanger 和他的同事們利用單臺超連續光纖激光器對密集納米顆粒和哺乳動物細胞的微管網成像,在焦平面上取得了空間精度達30-50nm,該精度是衍射極限成像的9 倍以上!
STED 顯微術是在1994 年被Stefan Hell 教授開發出來的,該系統傳統做法是采用大框架的鈦藍寶石振蕩器去泵浦一個再生放大器,然后依次耦合到光學參量放大器來產生所需要的可見光譜。這樣一個典型的系統一般會耗資50 萬美元以上。
深圳光域激光公司主推的SC450-PP-HE 型號激光器是一種全光纖化結構的超連續光譜激光器,主要針對
STED 顯微術而研發。該激光器完全是一種“交鑰匙”式的緊湊型STED 專用光源,而且領人興奮的是它的價格是傳統的再生光學參量放大器系統的十分之一!
背景—STED 顯微成像技術
掃描式STED 顯微鏡原理簡單說就是把熒光染色體的熒光發射區域限制到一個比衍射極限激發光斑更小的區域。一般上,一系列能夠激發熒光團的高能量(約10nJ)短脈沖(約100ps)光脈沖通過物鏡聚焦到衍射限斑點,它會與脈沖的 “STED”光束的焦點重疊,這樣就會在聚焦區域形成一個中間是零強度而周圍是強度很陡的圓環空間分布圖。熒光激發和STED 脈沖是同步達到焦平面的,這樣STED 光束能夠瞬間消退可能激發的分子產生熒光激發。
采用光域激光公司的超連續光纖激光器搭建成的STED 顯微可同時用作STED 和激發兩用,是低成本、高效
率和超高精度STED 成像的一個最理想的選擇。同時,這光源擁有極大的光譜帶寬,能夠使得STED 和激發光束得到大范圍的調諧來實現激發和損耗的最優化。
我們比傳統意義上采用龐大復雜的藍寶石激光器和光學參量放大器搭建成的STED 系統結構相對十分簡單。通過空間和光譜的分離,光束整形和再結合處理,光域激光公司提供的這種超連續激光器能夠最優化STED 和激發功能為您提供必要的所有光譜。
使用棱鏡選擇器,STED 光束的波長和帶寬就可以被選,就可以提供STED 需要的10nJ 的高能量(1Mhz 頻率)和10nm 帶寬。現在該款超連續激光器的不斷改進可以使得STED 的波長在500nm 以下以及激發波長下降到400nm,這樣使得該技術可以進一步拓寬覆蓋更多熒光染料體的種類。更有,對能量光譜密度和脈沖重復頻率的標度能夠分別提高成像精度和掃描速度。
超連續光纖激光器
Optizone Laser Limited 公司的該型號(SC450-PP-HE)激光器基于歐洲的專業重復頻率可變的超連續光譜光纖激光器技術。對我們的核心技術SC450-PP 激光系統稍做改進便可大大提高的脈沖光譜密>1nJ/nm,這是普通系統的20 倍,完全滿足STED 照明的需要。德國Max-Planck 研究所納米光子生物分部使用的原型機系統現在已經成為一款標準產品,而且能夠交付從400nm 到800nm 以上的光譜圖像,且隨著和其他熒光染色體同步工作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提高。
超連續激光器基本參數如下:
波長范圍:<500-1750nm
光譜平坦度:<6db
主光源脈寬:>100ps
重復頻率:0.1-20Mhz(用戶指定)
脈沖能量密度:>1(1Mhz)nJ/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