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于強度信息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OCTA)技術中,去相關映射被廣泛應用,但該方法易受噪聲影響,尤其是對于低信噪比區域,噪聲會使幀間高相關的靜態組織信號呈現出高去相關性,與血流信號的高去相關值混疊,從而會降低微血管圖像的成像質量。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光電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王露桐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局部信噪比動態閾值調節的分光譜振幅去相關方法,探討了圖像局部信噪比與靜態體素去相關值的關系及影響因素。
OCTA技術的發展與挑戰
1、OCTA技術簡介
OCT成像基于光的低相干干涉原理,能夠對生物組織等強散射介質進行非侵入式成像。而OCTA作為OCT的功能成像技術,通過比較不同時間重復采集的體掃描樣品信息,利用紅細胞的動態散射特性來檢測血流信號,從而實現微血管的無創可視化,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創新方法
基于局部信噪比的閾值動態調整
1、基本原理
我們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局部信噪比的閾值動態調整方法。這里要提到Berger相關方法,它是常用的相關方法,其血流計算公式考慮了被比較像素點的灰度值大小。在理想無噪聲情況下,靜態體素的去相關值為0,但實際受噪聲影響,靜態體素的去相關值與體素信噪比呈負相關。
計算每個時空核的去相關值D和局部信噪比(SNR)并映射在同一坐標系下。結果顯示,隨著局部信噪比降低,靜態體素的去相關值增大。時空核越大,參與計算的體素越多,散點分布更緊湊,右邊界線更陡峭,此右邊界線就是自適應去相關閾值。
在探討分頻譜數和窗口大小的選擇時,發現分頻譜數越多,軸向分辨率降低倍數越高,對軸向位移敏感性越低,但單個分頻譜信息越少,可能橫跨多個細胞使去相關計算失去意義。窗口不能過小或過大,過大無法保證窗口內體素同種分布,最終根據紅細胞大小、眼底血管直徑和OCT系統縱向分辨率等因素,選取分頻譜數為4-8,窗口大小為5X5較合適。
4、通過Sigmoid函數映射過渡處理閾值附近的體素
確定動靜態體素分類曲線后,信噪比較高的靜態體素受噪聲影響小,去相關值較低,對微血管圖像干擾較小,無需抑制。分類曲線在去相關值大于0.1的部分可用指數函數擬合。
實驗與分析:驗證創新方法的有效性
1、系統搭建
為進行實驗,搭建了眼后節SS-OCT系統。光源采用、掃頻速度為的掃頻激光光源,光經一系列耦合器、掃描振鏡、光學透鏡組等元件后,樣品光聚焦在視網膜上,參考光與樣品光在耦合器中發生干涉,干涉信號被探測器接收并轉化為電信號,再由采集卡采集傳入計算機處理。同時,光源輸出信號觸發采集卡,采集卡輸出信號觸發波形發生卡驅動二維掃描振鏡實現斷層掃描和體掃描以采集OCTA數據。
總結與展望
1、算法的優勢
提出的基于強度信息的分頻譜并結合局部信噪比去除靜態體素的OCTA算法,拓展了相關計算公式,模擬了靜態和噪聲體素去相關值與局部信噪比之間的分布規律,為不同局部信噪比區域分配動靜態閾值提供了依據。
2、算法的局限性及改進方向
算法存在細節模糊問題,與參與運算的時空核大小有關。在重復采樣次數為2的情況下,綜合考慮選取的窗口大小。當重復采集次數增加時,空間核大小可隨之減小,減輕模糊現象。同時,空間核大小需結合樣品種類和掃描空間間隔考量。
背景噪聲方差參與每一個局部逆信噪比的計算,其值必須準確,自適應提取純背景區域是難點。
3、對醫療領域的貢獻
盡管存在局限性,但該方法在高、低信噪比數據中均能獲得更好的微血管圖像質量,為疾病診斷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據,對醫療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未來研究可進一步優化算法,拓展臨床應用領域,或探索與其他成像模態融合,為醫療成像技術帶來更多突破。
這種基于局部信噪比閾值調節的分光譜去相關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方法為醫療成像領域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方向,我們期待它在未來能為更多患者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聲明:本文僅用作學術目的。文章來源于:王露桐, 汪毅, 徐玉帥, 婁世良, 蔡懷宇, 陳曉冬. 基于局部信噪比閾值調節的分光譜去相關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方法[J]. 光學學報, 2024, 44(5): 0517001. Lutong Wang, Yi Wang, Yushuai Xu, Shiliang Lou, Huaiyu Cai, Xiaodong Chen. Split-Spectrum Threshold Decorrela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ethod Based on Local Signal-to-Noise Ratio[J]. Acta Optica Sinica, 2024, 44(5): 05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