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療效觀察
瀏覽次數:864 發布日期:2024-9-12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01 研究背景
有報道稱,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可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抑郁癥狀。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一種逐漸進行性疾病,發病年齡在40歲或40歲以上,出現垂直性核上凝視性麻痹,姿勢不穩定伴有跌倒,對多巴胺能藥物反應不良。據報道PSP的平均生存期為6.8年,我們沒有任何有效的藥物來防止神經變性的進展。在沒有PSP型抑郁癥研究的情況下,rTMS對PSP作為一種神經治療裝置的療效從未被評估過。在這項預研究中,我們評估了rTMS用于PSP神經系統測評的療效。
02 研究方法
2.1、被試
符合條件的參與者在國家神經障礙和中風研究所(NINDS)和PSP協會(SPSP)中符合可能的PSP診斷標準,并在基線測試前接受抗帕金森藥物治療超過30天。7例PSP患者(平均年齡71.8±3.5歲),包括6例理查森綜合征(RS)和1例PSP-純運動障礙伴隨步態凍結(PSP- PAGF)。
2.2、實驗流程
7例患者在輔助運動區(SMA)連續10天接受真實rTMS(5Hz,每天500次脈沖),共計5000次真實脈沖。在我們的預研究中,我們沒有研究假控制刺激。采用進行性核上麻痹評定量表(PSPRS)評定刺激治療前后的臨床狀態。PSPRS(評分范圍從0到100)包括六類28個項目:日常活動、行為、球、眼運動、肢體運動和步態/中線。我們選擇輔助運動區(SMA)作為刺激位點,因為有報道稱刺激SMA可改善錐體旁束退行性疾病患者的運動功能,SMA位于中央溝前部和Brodmann6區的內側區域。刺激強度以刺激器最大輸出的百分比表示,設為右側短拇外展肌靜息運動閾值(MT)110%。
一次經顱磁刺激包括10次,持續時間為10秒,頻率為5Hz,每個半球接受5次。這些刺激方法與我們之前對經顱磁刺激的帕金森病研究基本一致。
03 實驗結果
平均病程6.1±2.6年,rTMS治療使PSPRS較基線提高了7點(治療前pre = 48,治療后post = 41,p = 0.018)。在6個子項目中,日常活動區(pre = 11,post = 9,p = 0.06)、行為區(pre = 3.5,post = 2.7)、球區(pre = 4.0, post = 3.8)、眼運動區(pre = 10.0,post = 9.0),肢體運動面積(pre = 5.5,post = 4.7)和步態/中線面積(pre = 12.4,post = 12.1)。盡管總PSPRS顯著改善,但每個子項得分在經顱磁刺激前和經顱磁刺激后沒有顯著改善,只有日常活動區有改善的趨勢。在PSPRS中改進的價值與病程和年齡無關,經rTMS治療的7例患者均未發生不良事件。
圖1. 本文所報告的7例經顱磁刺激治療前后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結果
04 結論
重復性經顱磁刺激可能是治療PSP神經體征的一種方法。
05 參考文獻
Nishida, N., Oguro, H., & Aritake, S. Efficac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for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 J Psychol Cognition. 2017; 2 (1): 32-34. J Psychol Cognition 2017 Volume 2 Issue 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