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原理闡述】
本實驗的核心在于通過燈光(或聲音)與電擊的聯合刺激,誘導實驗動物(成年小鼠和大鼠)從被動逃避行為轉變為主動的條件反射。記錄并分析動物在條件反射形成過程中的主動回避反應,可以直觀地評估其學習與記憶能力的動態變化。
【實驗主體對象】
本實驗選擇成年小鼠和大鼠作為研究主體。
【實驗裝置介紹】
實驗采用一個特定設計的爬桿實驗裝置,該裝置為25cm×25cm×40cm的封閉箱體,箱底設有可通電的電柵,中央立有一根直徑約2.5cm的均勻木桿。箱體頂部裝備有揚聲器(用于發出聲音刺激)和/或40W的照明燈(用于發出視覺刺激)。
【實驗流程詳解】
實驗開始時,讓動物在裝置中自由活動1~2分鐘以熟悉環境。隨后,首先給予條件刺激(如燈光或蜂鳴音),持續5~10秒。緊接著,通過箱底電柵施加非條件刺激(電擊,強度為30V,50Hz),持續20~25秒。若動物在燈光亮起后、電擊施加前即表現出爬桿行為,則視為主動回避反應;反之,若僅在電擊后才爬桿,則為被動回避反應。無論動物何時爬桿,均立即終止實驗,并等待90秒后繼續下一次訓練。若動物在30秒內未主動爬桿,則人為輔助其完成,以促使其學習爬桿行為。若動物在桿上停留超過30秒,則輕輕將其取下。經過多次訓練后,動物應能形成穩定的主動回避條件反應,并表現出良好的記憶能力。每次實驗共進行30次訓練,若動物在訓練間隔(90秒)內出現超過10次被動回避反應,則視為不合格并淘汰。最終目標是使動物能夠達到至少80%的主動回避反應率,且無逃跑失敗現象。
【實驗觀測指標】
實驗后,記錄并分析動物的主動回避反應次數、被動回避反應次數以及刺激時間(指動物在被動回避過程中受到電刺激的時間)。
【實驗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