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中發酵罐與生物反應器的發展與應用
瀏覽次數:1371 發布日期:2024-6-25
來源:霍爾斯Holves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發酵罐和生物反應器這兩種設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這兩者間究竟有何區別與聯系呢?它們又是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演變,來適應不斷進步的生物技術需求的呢?
一、發酵罐的定義與作用
發酵罐,顧名思義,是用于發酵過程的容器。它不僅是生物反應器的一種,更是實現生物轉化過程的核心設備。發酵罐可以根據其操作方式、結構和功能被分為多種類型,如連續式、間歇式、攪拌式等。在工業生產中,發酵罐通過控制溫度、pH值、氧氣供應等條件,為微生物提供理想的生長環境,從而促進目標產物的高效生產。
二、發酵罐的歷史發展
人們其實很早發現了發酵現象,但真正深入了解卻是經歷了幾百年的歷史。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微生物發酵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但現代發酵罐的發展始于20世紀初。和過去簡單發酵來實現獲取食物的目的不同,現代的發酵已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早期的發酵罐多為簡單的陶瓷質地容器;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酵罐初見雛形,開始采用金屬材質(鋼制發酵罐),并且有了簡單的溫度控制器;20世紀四十至六十年代,機械攪拌通風、無菌培養等技術逐漸完善,不僅出現了可以測定pH和DO的電極,計算機還可控制過程,為發酵的精確控制提供了助力;20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現代工業技術和生物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讓發酵罐的外型、材質和自動化水平都有了迅猛發展,智能化算法優化控制發酵過程,提高產率。霍爾斯Cla210實驗室經典發酵罐就是在La210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迭代,實現了智能自動化。
總而言之,發酵罐從最初的陶瓷材質,發展到不銹鋼、玻璃等耐腐蝕材料的使用,再到現代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發酵罐的演變見證了工業生物技術的發展。
三、生物反應器的定義與類別
生物反應器是一種用于生物過程的設備,它包括了發酵罐,但不限于此。生物反應器可以按照其用途和操作方式進行分類,如用于細胞培養、酶反應、組織工程等。
在生物反應器系列文中,我們也對這些類別進行了更詳細的探討。
四、生物反應器的歷史發展與現代應用
生物反應器的發展與發酵罐緊密相連,但其應用范圍更為廣泛。早期的設備主要為厭氧微生物發酵培養,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后,逐步建立了通氣攪拌液體深層發酵。1962年,Capstick等人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地馴化了BHK21細胞,實現了懸浮培養,為獸醫疫苗的大規模生產鋪平了道路。1967年,VanWezel又開發了微載體并實現在生物反應器中大規模培養貼壁細胞。
進入20世紀80年代,CHO細胞的懸浮培養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應用,治療性抗體生產技術的飛速進步,推動了生物反應器在生物制藥領域的應用,并在90年代末達到了萬升級工業規模。這一時期,補料分批培養技術、灌注培養技術以及基因工程技術的成熟,極大地推動了生物反應器技術的發展,使其成為一個多功能平臺,能夠用于生產病毒載體、活病毒以及基于病毒的疫苗等多種生物制品。
從最初的簡單發酵過程,到現在的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領域,生物反應器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反應器的設計和功能也在不斷優化,以滿足更高效率和更精確控制的需求。
發酵罐和生物反應器作為工業生物技術的核心,它們的發展不僅反映了科技進步的步伐,也預示著未來生物產業的無限可能。隨著對生物過程更深入的理解,我們可以期待這些設備在未來將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