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在生理學、生物化學、疾病潛在機制以及藥物篩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二維(2D)細胞培養使細胞生長于聚酯或玻璃的表面,同時培養液能夠給細胞生長提供營養。然而2D細胞培養也存在許多局限性,不能模擬生理條件和組織微環境,如活組織的結構、生理和細胞-基質相互作用。為了克服這些限制,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開發新的體外三維(3D)細胞培養系統。
3D細胞培養克服了傳統2D體外培養的限制,可以更好的模擬細胞-細胞相互作用、細胞-基質相互作用以及細胞在復雜微環境中的行為。在3D環境下,細胞可以形成球體、類器官、組織樣等結構,而3D球體更容易批量化生產和利用成像技術分析。

圖1 3D球體(來源:轉化醫學網)
二、3D球體的應用領域
1.藥物篩選
2.醫學診斷
3.生物組織工程
4.腫瘤研究
5.微流體和高通量平臺
三、3D球體培養方法
3D球體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那么有哪些培養方法呢?
1.無支架培養方式
無支架培養方式依賴于自聚集專門培養板中的細胞,包括懸滴法、低吸附力球形培養板、磁懸浮法。
2.有支架培養方式
有支架培養方式依賴支架為細胞提供物理支持,細胞可以在支架中形成多種結構。常見的支架包括天然水凝膠、合成水凝膠以及其他裝置。
3D球體已存在多種培養方法,但研究人員更關注3D球體形成與篩選過程。目前3D球體形成與篩選過程的監測可用到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此外,活細成像分析系統可以完美的用于3D球體形成與篩選過程。
四、Celloger
®產品介紹
Celloger
®系列儀器體積小巧,可以放置在多種細胞培養箱中,實現長期細胞成像。Celloger
®系列優化了熒光濾光片和光路,可以以最小的光照強度實時獲得清晰的活細胞明場圖像和熒光圖像,極大降低細胞光毒性。Celloger
®系列產品包括Celloger Nano、Celloger Mini Plus、 Celloger Pro以及Celloger Stack,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需要的產品(圖2)。

圖2 Celloger
®系列產品
五、Celloger
®產品應用
1.為了證實Nocodazole對球體的抗癌作用,將細胞接種于圓底96孔板,形成細胞球,然后使用Celloger
® Mini Plus進行觀察。
通過比較人乳腺癌細胞系MDA-MB-231和人宮頸癌細胞系Hela這兩種細胞,我們發現盡管形成球體的細胞數量相同,但兩種細胞的球形面積卻大不相同。Hela細胞所占面積較小,但能有效形成球狀體,比MDA-MB-231聚集性更強(圖3 )。

圖3 兩種細胞濃度依賴性球體形成
如果能通過實時成像確定球形面積的變化,我們就能知道球體形成何時完成(面積不再變化時),并可以選擇聚集效率更高的細胞。MDA-MB-231和HeLa細胞每孔接種5000個,使用Celloger
® Mini Plus(4×物鏡)每15分鐘采集一次圖像,并通過Celloger
® Mini Plus的分析軟件估算球體覆蓋的面積。結果表明,HeLa細胞的聚集效率更高。

圖4 球體形成過程中細胞覆蓋率的動態變化
(A)細胞圖像以黃色顯示分析的細胞覆蓋面積
(B)球體形成過程中細胞覆蓋率的變化(平均值,N=3)
2.使用抗癌藥物Nocodazole處理后通過Celloger
® Mini Plus在4×物鏡下延時成像得到球體面積的結果,發現無論藥物處理與否,球體大小持續增加直至18小時。未給予Nocodazole治療的球體大小在18小時后仍在增加,而給予Nocodazole治療的球體大小在18小時后逐漸降低(圖5)。
左下方圖像為Nocodazole處理18 h后的球體,紅色線條勾畫。右下方圖像為26小時后的球體,與18小時圖像相比縮小的區域被標記為黃色。每30分鐘采集一次圖像。

圖5 球體面積隨時間的增加
3.使用不同的藥物作用細胞48小時后,檢測Hep3B和Huh7細胞的成球能力。將細胞按10
3cells/孔的數量接種在低黏附24孔板上,然后做加藥或不加藥的處理。培養13天后,使用Celloger
® Mini Plus 捕捉球體圖像
[1]。

圖6 Huh7和Hep3B細胞的球形培養
六、結論
使用Celloger
®系列活細胞成像系統將為您的3D球體研究帶來便利,通過延時拍攝,可獲得3D球體的各個階段圖像,確保3D球體實驗的順利進行。
后續我們將為您繼續介紹活細胞成像系統在不同研究下的應用實例,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1]Awasthi BP, Chaudhary P, Guragain D, Jee JG, Kim JA, Jeong BS. Synthesis and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of aminopyridinol-sorafenib hybrids. J Enzyme Inhib Med Chem. 2021 Dec;36(1):1884-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