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UKB科普】第四篇
文獻來源
文獻來源:
DOI: 10.1007/s11357-023-00890-7
UK Biobank科普
在翼和生物之前的三篇推文中,分別闡述了有關端粒方法學、端粒與疾病整體相關的文章,本篇文章聚焦于運動與端粒。
CHD-冠心病科普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是冠狀動脈疾病,也被稱為冠心病。這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如果它們受損或阻塞,心臟肌肉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和氧氣,從而導致胸痛、氣短、心悸等癥狀。
aPA科普
基于加速度計的身體活動(accelerometer-based physical activity, aPA) 是指使用加速度計來測量和記錄身體運動的活動。加速度計是一種可以測量加速度(速度的變化率)的傳感器,通常被集成在智能手機、手環、手表等設備中。
這種基于加速度計的身體活動測量方法在健康、運動科學和醫學研究中被廣泛應用。它能夠提供客觀、準確的身體活動數據,用于評估人們的日常活動量、久坐時間、運動強度等,進而與健康狀況、疾病風險等進行關聯分析。
因此,aPA作為一種重要的測量工具,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評估人們的身體活動水平和健康狀態。
端粒科普
端粒長度(TL)是可遺傳的,但對其遺傳決定因素的理解并不完整。由于端粒調節基因中的罕見突變,端粒的極端縮短會導致早衰綜合征。相比之下個體之間的端粒長度(TL)差異與某些癌癥、冠心病等以及其他與年齡相關的常見疾病有關。
人們對較短的端粒長度(TL)作為生物年齡的標志物非常感興趣,但現在看來TL與疾病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因為較短的TL和較長的TL,都與年齡相關疾病的高風險有關。人群隊列的生物庫,提供深入了解TL的遺傳結構與生物醫學表型聯系的機會。
翼和生物定量PCR法是檢測端粒長度的經典技術,用時短,操作簡單,結果準確,適用于批量樣本檢測。
本文研究概述
端?s短是生物衰老的標志。端粒長度的縮短是否通過體育活動的增加,來減少這種衰老,甚至降低多種衰老相關疾病的風險,比如冠心病(CHD)。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基于加速度計的體育活動(aPA)對群體樣本中較短的白細胞端粒長度(LTL)與冠心病之間的作用關系。數據來自英國生物庫,研究者用T/S比值來評估參與者的相對平均LTL。aPA評估包括了一些事件的不同測量,比如總數、總體積、平均持續時間、平均強度和峰值強度。研究發現,LTL較長的人降低了患CHD(冠心病)的幾率。
另外,aPA總量增加也會降低CHD(冠心病)的發病率。但是,運動次數增加卻提高了CHD(冠心。┑陌l病率。不過,LTL和運動對CHD(冠心。┌l病率的影響是相互獨立的(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沒有統計學意義,P值=.171)。
研究方法
入組人數:參與aPA測量有103669人,經過排除后,入組分析人數為54180人。
aPA測量值:五個aPA測量值來自運動的時間序列,定義如下:
研究結果
運動與冠心。aPA總量的增加降低了CHD(冠心。┑陌l病率;運動次數的增加,提高了CHD(冠心。┌l病率,并具有統計學意義。總體上aPA總量增加一個標準差(SD),CHD(冠心。┌l病率風險降低18%。
端粒長度與冠心病:研究發現,LTL越長的人患CHD(冠心。⿴茁试降汀C慨擫TL增加一個標準差(SD),危險比(aHR)就會降到0.94,意味著患病風險降低,這個發現不是偶然而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隨著端粒長度的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在降低。這意味著端粒長度與冠心病發病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端粒長度&運動與冠心。經過統計學分析的研究結果表明,端粒長度和運動測量在冠心病發病率上并沒有協同作用。兩個因素都是獨立的,它們各自對冠心病發病率都有影響,但并不會聯合起來產生更大的影響。
因此,這些因素應該被獨立考慮和評估對冠心病風險的影響。從下圖可以看出,獨立的風險比(aHR)與聯合作用的風險比(aHR)是一樣的。
本文提示
運動與冠心病的發病風險相關;端粒長度較長者,冠心病的發病風險較低。因此,如果端粒長度比較短的情況下,更應該提高運動總量,且不能增加運動次數。正常情況下,每周運動2-3次,每次的運動總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