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是一種基本的生命科學研究技術,已成為現代生物醫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細胞培養板是細胞培養實驗中常用和重要的實驗室耗材,選擇合適的細胞培養板對細胞的生長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細胞培養板根據底部形狀的不同可分為平底、圓底(U型)和V底(V型);培養孔的孔數有6、12、24、48、96、384、1536孔等;表面處理方式有TC處理和超低吸附處理;顏色有透明色、白色、黑色等。那么如何從這么多的規格中選擇適合實驗的細胞培養板呢?跟小愛去瞅瞅怎么選擇吧。
一、孔數的選擇
細胞培養板的孔數包含6孔、12孔、24孔、48孔、96孔和384孔。不同孔數的培養板能培養的細胞數量不同(見表1),最終的應用場景也會不同。如何選擇孔數主要根據實驗所需的通量水平以及具體的實驗要求來決定。例如WB、流式檢測相關實驗,需要較多的細胞樣本量,最終的檢測通量較低,一般會選擇6孔板、24孔板;又如CTG實驗、CCK8實驗、MTT實驗,實驗通量較高,最終的檢測手段可以實現自動化,多數可以選擇96孔板或者384孔板。
表1 不同類型細胞培養板通用信息
培養板類型 |
面積(cm2) |
培養液量(mL) |
細胞量 |
6孔細胞培養板 |
9.6 |
2.5 |
2.5×106 |
12細胞孔培養板 |
4.5 |
2.0 |
106 |
24細胞孔培養板 |
2 |
1.0 |
5×105 |
96細胞孔培養板 |
0.32 |
0.1 |
105 |
二、底部形狀的選擇
細胞培養板根據底部形狀的不同主要分為平底、圓底(U型)和V底(V型)三大種。平底可用于任何類型細胞培養,是我們日常細胞培養實驗中使用最多的。一般針對特殊實驗需求會用到圓底(U型)和V底(V型)培養板,日常實驗中用的較少。圓底(U型)多用于培養懸浮細胞,例如免疫學實驗需要兩種不同淋巴細胞混合培養時,需要二者相互接觸以刺激,圓底(U型)板可利用重力將細胞聚集在小范圍內。V底(V型)板中細胞緊密接觸,一般用于細胞殺傷實驗,可使有效靶細胞緊密接觸[也可用圓底(U型)板替代,加入細胞后,低速離心即可]。
三、表面處理方式的選擇
細胞培養板的處理方式主要有TC處理和超低吸附處理。選擇哪種表面處理方式,主要取決于培養的細胞是貼壁細胞還是懸浮細胞。細胞培養板一般采用的原材料是聚苯乙烯,這一材料具有疏水性。對于貼壁細胞而言,需要貼附在親水表面側能生長。經過TC處理的細胞培養板,表面改性后更適合貼壁細胞的培養。超低吸附處理是將特殊的兩性分子聚合物鍍膜至培養板表層,可有效抑制細胞附著,從而滿足懸浮細胞培養的需求。因此對于貼壁細胞可選擇TC處理細胞培養板,對于懸浮細胞可選擇超低吸附處理細胞培養板或者未經任何處理的細胞培養板。
四、細胞培養板顏色的選擇
細胞培養板的顏色與應用息息相關。細胞培養板的顏色主要有透明、白色、黑色。如果用相差顯微鏡或肉眼觀察細胞,可選擇透明的細胞培養板。對于可見光光譜以外的應用(如冷光或熒光),就必須使用有顏色的細胞培養板(如白色或黑色)的。在使用從頂部讀數的儀器時,底部應該是不透明的,而使用顯微鏡或底部讀數的儀器時,應選擇底部透明的培養板。冷光樣品通常選擇白色表面,以便最大限度提高信號的反射率,而大于300nm的熒光應用時通常使用黑色表面,以吸收激發信號。同時有顏色的表面還可以防止相鄰孔之間的信號串擾。具體應用所采用的不同顏色培養板總結如下:
1)發光檢測(冷光)—白色細胞培養板,以便最大限度提高信號的反射率;
2)熒光檢測(熒光)—黑色細胞培養板,以吸收激發信號,可以防止相鄰孔之間的信號串擾;
3)頂部讀數—底部不透明的細胞培養板。
顯微鏡或底部讀數—底部透明的細胞培養板。
五、細胞培養板與酶標板的使用辨別
酶標板作為固相載體對抗原、抗體或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吸附起著重要作用,可廣泛應用于低紫外區的DNA、RNA定量及純度分析(A260/A280)和蛋白定量(A280/BCA/Braford/Lowry),酶活、酶動力學檢測,酶聯免疫測定(ELISAs),細胞增殖與毒性分析,細胞凋亡檢測(MTT),報告基因檢測及G蛋白偶聯受體分析(GPCR)等實驗。相比于細胞培養板,酶標板需要盡量降低實驗誤差,制作要求高,價格也相對較高。96孔細胞培養板和酶標板有一定的功能交叉,它們使用上有哪些區分呢?
1、細胞培養板可以當酶標板使用嗎?
當測試可見光波長的吸收值時,大多數96孔板透明板都可以用。但是當測試高精度和特殊波長,為避免孔板產生的吸收造成的影響就要用特殊的酶標板。
2、酶標板可以當細胞培養板使用嗎?
酶標板沒有進行貼壁處理,是不可以用來培養貼壁細胞的。
3、測吸光度可以用細胞培養板嗎?
細胞培養板可以進行吸光度的檢測,經常用它來做樣品的蛋白定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