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花粉監測儀獲知花粉數據,預防“雷暴哮喘”
瀏覽次數:945 發布日期:2023-10-12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如何預防“雷暴哮喘”?可以使用花粉監測儀獲知花粉數據
2023年9月份,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突發雷暴雨,當地多家醫院的過敏性哮喘患者驟增,主要表現為咳嗽、喘息、氣促,被診斷為“雷暴哮喘”。
新華社9月7日報導:“兒內科門急診在2日晚間雷雨后4個小時內,接診了400余名過敏性哮喘患者,截至3日17時共接診過敏性哮喘患者850余名。”
揚子晚報也于9月7日報導:“9月2日夜間,內蒙古呼和浩特出現了雷雨天氣,一些醫院急診病人突然猛增,其中很多都是哮喘患者。最近幾日,北京世紀壇醫院已接診了6例“雷暴哮喘”患者”。
那么什么是“雷暴哮喘”?“雷暴哮喘”又該怎樣更好地防治?氣象部門又是如何得到花粉相關數據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是一種由雷雨天氣和空氣中的花粉共同作用引發的過敏現象,是指在雷雨天氣之中或之后出現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多發生在花粉季節,可表現為局部地區哮喘的大規模爆發,癥狀輕至重度不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一般來說,雜草、樹木等氣傳花粉過敏原,因體積較大不易進入人體的下呼吸道,所引起的過敏癥狀常局限于上呼吸道,常引發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雷暴發生時,花粉(和/或孢子)被溫暖的上升氣流卷入云底,風暴產生的離子電荷差異使得花粉(和/或孢子)破碎成更細的顆粒,同時,花粉(和/或孢子)吸收水分膨脹和破裂也會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如直徑>35µm的黑麥草花粉經過這一過程,會被破碎成直徑<3µm的顆粒。
這些大量的微小顆粒被涼爽的下降氣流和陣風吹到地面,返回地面花粉微粒因為顆粒小更容易進入呼吸道,它們可以繞過鼻咽過濾,被吸入支氣管及細支氣管,通常會在幾分鐘內誘發急性支氣管痙攣。而且,雷暴產生的強電場可能使花粉釋放出的過敏原的變應原性增強,危害更大。
另外,伴隨雷雨天氣出現的氣溫下降、低滲水蒸汽、空氣濕度增大,以及其他氣象變化如氣壓改變、空氣離子化等均可能引起氣道高反應患者哮喘的加重。
如何預防“雷暴哮喘”?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預防
及時關注花粉指數:通過各地氣象局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中國天氣網等平臺,可以查詢當地每日的花粉指數。根據不同地區和季節,主要致敏的花粉種類也不同。當花粉指數達到3級以上(高或極高)時,就需要注意防護措施。
采取個人防護措施:在花粉季節及花粉濃度高的天氣,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如必須外出的話盡量戴口罩、戴眼鏡或護目鏡,回家后一定要及時換衣服,清洗臉部、鼻腔以及其他皮膚暴露部位,開窗通風要注意選擇花粉濃度低、風小的時段。在雷雨天氣,需關好門窗、減少外出,避免接觸過敏原。
合理用藥和治療:在花粉季節到來前,花粉過敏患者應及時就醫,進行過敏原檢測,明確自己過敏的花粉種類和程度,根據醫生的建議,提前用藥或進行特異性免疫治療,以減輕或避免過敏癥狀的發生。如果出現哮喘發作等嚴重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急診。
氣象部門是如何獲知花粉相關數值的?
氣象部門通常利用花粉觀測站來了解空氣中花粉的濃度和種類。
在過去,他們需要用采集器收集花粉樣本,然后在實驗室進行人工分析,這種方法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且沒有辦法及時地關注花粉數據的變化,存在滯后性,有時候會出現分析出來的數據是幾天前的情況。
如果想要進行花粉數據的預測,氣象部門基于歷史數據和氣象條件,開發了花粉預測模型。這些模型結合花粉觀測數據和氣象因素,能夠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內花粉濃度的變化趨勢。
而現在,有一種花粉自動監測儀可以實時在線測量花粉,孢子等顆粒物,無需其他輔助手段。它可以提供每小時或每分鐘的數據間隔,提高了花粉監測的效率和準確性。
圖片來源:Swisens/沃德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