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常用的懸浮細胞去死細胞的方法介紹
瀏覽次數:897 發布日期:2023-8-3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懸浮細胞在炎癥、免疫、凋亡、腫瘤研究等領域應用廣泛,例如在血液粒細胞的研究中,THP-1 細胞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細胞模型,在細胞免疫治療方向,NK92 細胞更是發揮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還有 HL-60、K562、U937、U266 等都是我們在實驗室比較常見的懸浮細胞。在懸浮細胞的培養過程中,根據整體細胞生長分裂的狀況可以將整個細胞培養周期分為四個時期:潛伏期、對數生長期、穩定期、衰亡期。
進入對數生長期的時候是細胞分裂最旺盛的時候,細胞活性也是最高,隨著分裂次數的增加,細胞代謝產物增加,細胞密度增大,到了對數生長期后期有一小部分細胞會出現凋亡的跡象。
進入穩定期后細胞密度達到最大,如果這個時候不及時補充營養更換新鮮培養基的話凋亡的細胞就會越來越多,即死細胞越來越多。如果死細胞太多的話會影響降低整體細胞活性,同時也會抑制影響正常細胞的生長代謝。如果涉及藥篩實驗等,死細胞比例更會大幅增加,實驗常用的懸浮細胞去死細胞的方法:
1. 磁珠標記MACS(magnetic-activatedcellsorting)
原理就是用結合了磁珠的抗體去標記細胞,讓目的細胞帶上磁珠,也可以正向選擇死細胞,通過磁場將結合了磁珠與沒結合磁珠的細胞分離開來。MACS 是細胞分選的重要手段,優點是細胞活性好,缺點就是能分選的細胞類型有限,且成本較高。
2. 流式分選FACS(fluorescence-activatedcellsorting)
也就是流式分選,與流式分析一致。利用熒光素標記不同的分子,通過調節合適的電壓、補償等,通過熒光將目的細胞與非目的細胞區分開來。
3.活細胞短暫貼壁法
可以用一種叫 Con.A(刀豆球蛋白)來包被培養皿或培養瓶,懸浮細胞中的活細胞可短暫貼壁,此時棄去上清,一段時間后,細胞又可以重新懸浮。市面上有一些經過特殊處理的養貼壁細胞的培養瓶也可達到這種效果,但是建議使用之前根據所養的懸浮細胞生長狀況測試一下分離效果。
4. 沉降法
部分懸浮細胞如 NK92 成團生長,成團的細胞狀態較好,單個細胞基本沒有增殖能力,根據這一特性,便可以將細胞懸液收集在離心管中,注意動作要輕柔,不要將細胞團吹散,將離心管直立,觀察離心管底出現“白霧”層時,可小心將上清去除,來收獲狀態良好的細胞團。
5. 低速離心法
一般來說,懸浮細胞中的死細胞及細胞碎片的密度相對較低,此時,可以通過低速(500-800rpm)來去除一些上清中的死細胞,每次傳代或換液進行此操作,使活細胞有生長優勢,可以慢慢提高活細胞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