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發表 | 靶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新型PET探針的制備及其腫瘤特異性分子顯像
文獻信息
近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暨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核醫學科,國家藥監局放射性藥物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轉化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朱華研究員團隊和貴州大學醫學院合作的研究成果“靶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新型PET探針的制備及其腫瘤特異性分子顯像”在學術期刊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上發表。平生公司的Super Nova® PET/CT 產品在論文中提供了重要的小鼠腫瘤PET/CT圖像和定量分析。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為朱華研究員。
文獻背景: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2是ACE的同源物,二者均屬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表明,ACE2的上調表達可抑制多種腫瘤的生長。ACE2的高表達給透明細胞腎細胞癌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后,且ACE2的高表達給透明細胞腎細胞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后,且ACE2在體外和ccRCC 臨床前動物模型中均具有抑制腫瘤增殖的作用。因此,ACE2有望成為腫瘤診療的一個新靶點。此前,多種ACE2的特異性肽類抑制劑被報道,而DX600具有最強的抑制作用。基于前期工作,本研究以ACE2特異性肽類抑制劑為前體,借助其與偶聯的雙功能螯合劑1,4,7,10-四氮雜環十二烷-1,4,7,10-四乙酸進行68Ga放射性標記,獲得分子探針68Ga-DOTA-DX600,并對其進行生物學評價和Micro PET/CT顯像,初步探究其在腫瘤靶向診療中的應用前景。
材料與方法:
Micro PET/CT成像,儀器購自平生醫療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正常BALB/C 裸鼠于右上肢腋下接種穩轉的宮頸癌Hela-ACE2細胞(106個/0.1ml)待腫瘤長至0.7-1.0cm 時進行實驗。正常KM鼠以及荷瘤裸鼠均在尾靜脈注射約7.4MBq/200μl 放射性藥物。KM鼠(n=3)于注射后30、60和120min 進行顯像,荷瘤裸鼠(n=3)于注射后30和60min進行成像,觀察68Ga-DOTA-DX600在2種小鼠體內的放射性分布情況。封閉組(n=3)除注射放射性藥物外,還注射100μgDX600;脫氧葡萄楊(FDG)組(n=3)作為陰性對照組提前6h禁食,尾靜脈注射FDG7.4MBq/200μl;封閉組與FDG組采集時間均為60分鐘。顯像前及顯像過程中均使用體積分數2%異氟烷對小鼠進行麻醉。PET單次掃描時間為900s,圖像使用Avatar軟件進行顯像,對主要臟器進行感興趣區(ROI)勾畫,記錄勾畫區域的最大標準攝取值(SUVmax),并計算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SUVmax比值(即靶/非靶比值)。
實驗結果:
68Ga-DOTA-DX600 在正常小鼠體內的生物分布。正常KM鼠的MicroPET/CT顯像(圖1)顯示探針主要濃聚于腎臟和膀胱,表明該探針主要代謝途徑為腎臟。生物分布結果(表1)顯示放射性活度在腦部和肌肉的攝取較低。
68Ga-DOTA-DX600在荷瘤裸鼠體內的攝取。MicroPET/CT顯像(圖2)表示30和60分鐘時放射性藥物在腫瘤部位攝取較明顯,SUVmax分別為0.25±0.01和0.21±0.02;此外,腎臟和膀胱有較高攝取,表明其代謝方式與正常小鼠一致。生物分布結果(表2)顯示,除腎臟外,放射性攝取最高的是腫瘤,其次是肝臟和心臟。抑制和陰性對照實驗(圖3)顯示,腫瘤攝取可被DX600抑制,且非封閉組的靶/非靶比值均明顯大于封閉組和FDG組(表3;F值:18.064~943.732,t值:3.739~36.730,均P<0.05)
結論:
本研究制備了一種靶向ACE2的分子影像探針68Ga-DOTA-DX600,其標記方法簡單、快速,具有較好的體外穩定性,且在模型鼠腫瘤部位攝取明顯;除此之外,探針在正常KM小鼠和荷瘤裸鼠的腦部均未發現高攝取,表明該藥物無法通過血-腦屏障,探針具有較好的安全性。本研究初步探究了68Ga-DOTA-DX600 腫瘤特異性分子的顯像能力,有望為從分子影像層面探究以ACE2 為靶點的腫瘤臨床研究帶來新的啟發和方向。
使用設備:
Super Nova® Micro PET/CT(III 代外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