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Q1,影響因子10.383
近日,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石碩教授和董春燕教授團隊在國外權威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Q1,影響因子10.383)發(fā)表了題為 “CuS Nanoparticles-Loaded and Cisplatin Prodrug Conjugated Fe(III)-MOFs for MRI-Guided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NIR-II Photothermal Therapy”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為卵巢癌的臨床治療提供新的化學-光熱聯(lián)合治療策略。
卵巢癌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常見婦科惡性腫瘤,且死亡率最高,其嚴重威脅著全球女性的健康。
在傳統(tǒng)方法中,化療是一種重要的治療癌癥的策略,通過用化療藥物干擾細胞分裂來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并殺死腫瘤細胞。
目前卵巢癌的標準化療方案是以鉑為基礎的化療,包括順鉑、卡鉑和奧沙利鉑。順鉑含有類似于烷化劑的雙官能團,具有廣譜抗癌作用,臨床上用于多種癌癥的治療,如食道癌、宮頸癌和卵巢癌。
然而,嚴重的劑量限制性毒性(如肝毒性、腎毒性和神經(jīng)毒性)以及耐藥性問題極大地阻礙了其更廣泛的應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促進化療的治療效果,化療與光療相結合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構建了一個基于超小 CuS 修飾的 Fe(III)-金屬-有機框架 (MIL-88)(命名為 M-Pt/PEG-CuS)的用于腫瘤特異性增強協(xié)同作用化療/光療的多功能順鉑前藥共軛治療平臺。靜脈注射后,M-Pt/PEG-CuS在腫瘤中出現(xiàn)明顯的積累,且Fe(III)-MOFs具有磁共振成像(MRI)指導協(xié)同治療。體外和體內(nèi)實驗結果表明,M-Pt/PEG-CuS不僅可以通過聯(lián)合化療成功抑制腫瘤生長,而且可以避免順鉑直接治療產(chǎn)生的肝損傷。
該工作展示了納米藥物作為新型光熱劑的發(fā)展方向,并給出了獨特的化學-光熱聯(lián)合治療策略,這可能為臨床轉化的卵巢癌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博鷺騰助力科研實驗
在研究M-Pt/PEG-CuS在動物體內(nèi)的生物分布情況時,作者將M-Pt/PEG-CuS用RhB(羅丹明B)進行修飾,然后在不同時間點使用AniView系列多模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tǒng)拍攝熒光圖像,結果表明M-Pt/PEG-CuS能夠明顯聚集在腫瘤部位。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21/acsami.2c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