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都是怎么做出來的?疫苗種類和生產小科普|應用百科
疫苗是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的一大重要發明,現在的健康生活與疫苗息息相關,但大家可能對疫苗背景知識了解還比較少,今天我們就來科普盤點下疫苗的種類,給大家介紹下疫苗的生產方式,以及適配的成像儀器。
疫苗的種類有哪些?
疫苗有多種分類方式,按技術路線來說,我們一般可以把疫苗分為5類,包括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
活的流感病毒
那么多種
疫苗種類,怎么去理解它們的區別呢?我們下面用圖解形式給大家梳理一下其技術發展,并介紹下它們的大致優缺點。
減毒活疫苗:完整但弱化
首先是減毒活
疫苗,跟一般的病毒相比,它是完整的,但活性降低了,不會引起那么重的癥狀。優點是直接保護,缺點是病毒增強和突變風險,因此適用范圍小。
我國古代的人痘疫苗、現代的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水痘減毒活疫苗等都是減毒活疫苗。
滅活疫苗:完整但死了
滅活疫苗跟減毒活疫苗類似,病原體是完整的或者被裂解的,已經滅活了,基本等于死了,不會引起癥狀。優點是技術成熟,容易運輸使用,廣泛使用,缺點是單次接種刺激弱,可能需要多次接種才行。
流感裂解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疫苗、流腦多糖疫苗、百白破疫苗等都是滅活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留下表面蛋白
重組蛋白疫苗由滅活疫苗提純而來,已經沒有完整的病毒,只留下表面的蛋白。優點缺點同滅活疫苗,只是純度更高,可能的副作用更低。
乙肝疫苗(酵母)、流感亞單位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釀酒酵母)等都是重組蛋白疫苗。
以上三種疫苗可以看出明顯的關聯性,可以說是越來越高純度、低副作用的一個發展過程,下面的是更大程度使用現代生物技術的產品。
病毒載體疫苗:把原病毒成分插到載體里
載體疫苗把原病毒的表面蛋白或者核糖核蛋白插入到病毒載體里,這個載體可以是腺病毒、牛痘病毒等,是減毒的活病原體,以感染載體病毒來促進形成強免疫。優點是可以做到單次接種激活免疫,成本低,穩定性好,缺點是可能因人而異產生一定的短期癥狀。
典型代表是腺病毒新冠
疫苗。
核酸疫苗:人造核酸裝進納米顆粒包裝
核酸疫苗思路和生產工藝跟上面的很不同,基本上從核心的mRNA人造核酸,到載體用的納米顆粒包裝,全是人造的,以人造物指引免疫系統做出近似真實感染的免疫反應,但不會有癥狀。優點是接近真實感染、長時間保護效果,缺點是對保存運輸條件要求高,而且雖然“組裝”起來不算很難,但上游原料技術屬于高度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難以自主。
典型代表是mRNA新冠疫苗。
另外大家可能還會看到“凍干疫苗”,屬于另一種分類方式,凍干是其包裝方式,具有穩定性方面的優勢,技術路線可以是滅活疫苗等。
疫苗的生產方式
簡化的疫苗生產流程
疫苗的生產流程根據技術路線不同會有不同,我們以常用的滅活疫苗為例,進行概述。首先是篩選病原體,目前基本都是產業化的,上游可以提供篩選好的高抗原性、低致病性的病毒種子。
顯微鏡下細胞培養到病毒擴增
其次是接種培養或者培養接種,將篩選出的病原體培養在細胞或無菌的生物胚胎中,擴增數量。實際上,除了核酸疫苗以外,其他各種疫苗生產都會涉及使用細胞培養等培養進行數量擴增。
滅活罐將病毒培養液滅活
再者是滅活并驗證,通過物理或化學手法滅活培養病原體,檢測數量驗證免疫原性。
最后就是制劑包裝,純化并加入輔料制成疫苗制劑,包裝成瓶子或注射器貯存。
疫苗生產中細胞培養容器

不同規模的細胞培養推薦容器
細胞培養是影響大部分疫苗產能的主要因素,細胞培養的規模影響擴增規模,細胞培養有動態培養和靜態培養兩類方案,均需要利用
顯微成像設備檢測培養品質,監控培養進度。
動態培養以生物反應器+分批培養方式為代表,有利于營養物質均勻分布和細胞與氧氣的接觸,更適合細胞模擬體內狀態生長,比如人造肉的細胞培養。
靜態培養是更簡單、更常見的方案,因為相對低成本、容易操作,且方便觀察。由于培養細胞多為貼壁細胞,因此培養皿的面積會決定培養的規模。
圓形培養皿:經典但不那么常用
說起培養,大家想到的可能還是圓形培養皿,即皮氏培養皿。這種培養皿以直徑大小命名,常用于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培養,不同的培養目標會有不同的底部涂層,在培養細胞時需要有增強細胞附著的涂層。這種培養皿經典易用,但實際生產不常用,因為開蓋后開口太大,受污染風險大,而細胞培養非常怕污染。
多孔板是小規模細胞培養的利器,它由多個小圓孔組成,可能有6孔、12孔到96孔不等,不同的孔可以有不同的細胞系,通常培養時需要蓋上蓋子并封口減少蒸發,尤其適合微量細胞培養重復實驗等場景,后續一般會轉到細胞瓶或者圓形培養皿進行更大規模培養。
培養瓶是廣泛使用的細胞培養容器,有T25、T50等不同容量,數字代表底部面積,面積越大,培養規模越大,這種培養皿的密封性更好,受污染可能性更低,而且設計層面已經為細胞培養收獲流程優化,方便使用。有些疫苗企業使用的就是大尺寸的培養瓶。

MI52-CF觀察培養轉瓶
培養轉瓶是傳統的大規模培養方案,不少疫苗企業在使用,這種培養轉瓶需要搭配類似臺灣烤腸機的轉瓶機使用,技術成熟,成本較低,容易擴增規模,由于瓶子直徑可能較大,一般需要使用更大工作空間的
倒置顯微鏡觀察,比如可調聚光鏡高度的細胞工廠
顯微鏡MI52-CF.

MI52-CF觀察5層細胞工廠
目前更推薦的大規模細胞培養容器,俗稱細胞工廠,比如Cell Factory或者Cell Stack等,這種培養皿不僅具有超大的單層面積,而且還能堆疊層數,有1層、5層、10層和40層多種規格,一般使用10層以內比較多,由于10層細胞工廠的高度超出大部分
倒置顯微鏡的設計,因此一般需要卸下聚光鏡才能放上去,除非使用可調聚光鏡高度的MI52-CF等
顯微鏡。

MCF400可以觀察40層細胞工廠
如果10層細胞工廠還不夠用,可能就要用到40層細胞工廠了,40層細胞工廠尺寸高,已經超出普通顯微鏡的觀察范圍,需要專門的成像設備,如多層細胞工廠成像儀MCF400,采用底部相機+斜側面成像相機實現40層細胞工廠觀察,高度電動化、智能化、遠程化。
總結:
裂解滅活疫苗是國內目前疫苗的主力,它技術成熟,穩定,適合大規模接種,對于老人小孩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接種流感疫苗是非常有效的保護,值得投入,而在疫苗生產方面,細胞工廠是越來越廣泛使用的,而觀察細胞工廠只需一臺MI52-CF這樣的倒置顯微鏡即可滿足,未來的疫苗有望供應更加充足,價格更加親民。
免責聲明
本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字體或文字內容的版權,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權利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站將立即予以刪除,謝謝。
來源:https://www.mshot.com/article/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