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辨識的辨病與非病簡介
瀏覽次數:766 發布日期:2023-3-23
來源:軒誠
體質辨識宜分三步走:即一辨病與非病,二辨體質陰陽,三辨體 質特點。同時因老年、中年、小兒、婦人等四大人群的體質特征⑽交 突出,在探討體質辨識的過程中對其體質恃點做了分析歸納,認為老 年體質應注重痰瘀虛、中年須明郁熱火、小兒當察肺脾腎、婦人應視 經胎產。
辨病與非病
辨體養生主要是針對非病狀態的人群,因此辨體養生的體質辨識 首先要辨別養生對象是否處于非病狀態。非病狀態包括健康、亞健康 兩種狀態,這兩種狀態的人都是辨體養生的主要對象。
中醫學認為,健康是指人體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正常,氣血陰陽 協調平衡,即所謂"陰平陽秘'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不僅是沒有 疾病,而是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的完美狀態。疾病,是在一定致病 因素作用下,人體穩定有序的生命活動遭到破壞,出現陰陽失調、形 質損傷或功能障礙,表現為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生命過程。在健 康與疾病之間,還存在所謂的"第三狀態",我國學者稱之為"亞健 康狀態"。
亞健康是指機體雖無明確的疾病診斷,卻表現出疲勞增加,活力 反應能力降低,適應能力減退,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 量狀態及體驗。對亞健康狀態的辨識,可參考宋鴻權等據1984年世
界衛生組織(WHO )對健康的定義、1994年美國對慢性疲勞綜合征 (chronicfatiguesyndcome )診斷標準,制訂的亞健康狀態的診斷標準。
對符合以下標準中3項或3項以上者即可診斷為人體亞健康狀態:① 頭昏,頭痛,頭沉;②低熱,無名疼痛;③胸悶氣短,心t季;④體倦 乏力,少氣懶言;⑤納谷不馨,食欲減退;⑥容顏蒼老,晦暗無光; ⑦精神不振,情緒低落;⑧睡眠不佳,記憶力減退。
亞健康狀態可分為4種類型:①軀體性亞健康狀態:持續的或難 以恢復的疲勞,常感體力不支,懶于運動,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礙; 頭痛、頭暈、耳鳴,胸悶、食欲不振、易感冒等。②心理亞健康狀 態:常見表現是焦慮和抑郁,情感方面冷漠、無助、無望、孤獨、空 虛、輕率及婚外廣、早戀等。精神萎靡不振、心情抑郁或情緒急躁易 怒、緊張、焦慮不安,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精 力下降等。③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狀態:常表現為社會適應能力差和人 際關系不穩定。人際關系不和諧,不能融入群體,不能獲得"社會支 持網〃的援助,出現孤獨、冷漠、猜疑、自閉、行為偏離等。④道德 (思想)性亞健康狀態:表現為世界觀、價值觀上存在著不利于自己 和社會的偏差。
在"2002年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上,專家指出我 國目前有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15%的人處于疾病狀態,只有 15%的人處于健康狀態。"白領階層"是亞健康的主要人群,而企業 管理者中有85%以上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心理問題是導致亞健康的 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經濟較發達地區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口在總 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為了確切區分亞健康與疾病,也應該結合臨床檢查。陳國元等提 出〃亞健康〃的〃潛臨床"狀態其臨床檢查可發現有接近臨界水平的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黏度和免疫力低下。因此,平時即應定期體檢, 必需的體檢項目包括血壓、血糖、血0旨等血液檢查,及其他人體生理 功能的常規檢查;有了不適應及時就醫。結合這些臨床檢查,符合疾 病診斷標準的按疾病診治,達不到疾病診斷標準的,按亞健康狀態適 時釆取養生保健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