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摘要
近日,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偉團隊在研究中發現新型靶向納米復合材料可正反饋介導多模式癌癥的治療,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Materials Today》(IF=26.943,一區top期刊)上。
02 研究背景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通過納米技術將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ICBT)與其他治療方式相結合,為進一步提高免疫力有效地治療癌癥提供了機會。
近期,中國藥科大學王偉教授等人通過自組裝光熱劑黑磷納米片(BPN)、化療劑聚二甲雙胍)(PolyMet)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L1抗體(aPD-L1),通過橋接PolyMet和BPN之間的靜電相互作用,避免了BPN的易降解,制備了三合一PD-L1靶向的納米復合材料(NC)。
制備的aPD-L1-PolyMet/BPN NC可以通過基于ICBT的aPD-L1與PD-L1的相互作用精確靶向原發性腫瘤,由于光熱治療(PTT)后PD-L1在腫瘤部位的上調,靶向效果逐漸增強,確保在連續治療循環中實現正反饋介導的多模式抗腫瘤作用。
此外,光熱免疫治療(PIT)、化療和ICBT的聯合治療由于其協同機制,增強了抗腫瘤療效。同時,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正反饋特性表現出強大的抗腫瘤作用,不僅能抑制原發性和遠端腫瘤進展,還能防止腫瘤轉移,促進腫瘤長期免疫記憶的建立。
03 研究方法
PTB小鼠隨機分為aPD-L1-PolyMet/BPN + L、aPD-L1-PolyMet/BPN、PolyMet/BPN + L和IgG-PolyMet/ BPN + L組(n = 3)。實驗中,使用了博鷺騰AniView系列多模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檢測各種NC在24、48、72、96、120、144和168 h時的腫瘤積累效應。每次成像均在下一次靜脈注射用藥或PTT(808 nm,1.5 W/cm2,10 min)前立即進行。168 h最后一次成像后處死所有小鼠,收集每個腫瘤組織進行體外成像。
△ 圖
正反饋介導的腫瘤
抗腫瘤治療期間各種BPN制劑的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