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血清培養基是指不需要添加血清就可以維持細胞在體外較長時間生長和增殖的人工合成培養基,簡單的理解就是體外細胞培養過程中的細胞培養基不含有動物血清。無血清培養基的基本成分可以分為基礎培養基及添加組分兩大部分。大多數的無血清培養基含有必須的向細胞內轉運離子的轉鐵蛋白、調節葡萄糖攝取量的胰島素和微量元素(如硒),以及一些蛋白質如纖連蛋白、層粘連蛋白、球蛋白、細胞生長因子等。無血清培養基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培養哺乳動物和無脊動物細胞以制備單克隆抗體、病毒抗原、重組蛋白、疫苗、干細胞及免疫細胞治療等多個方面。
1.無血清培養基分類及特點
通常而言,無血清培養基包括了無血清培養基、無蛋白無血清培養基、無動物來源的無血清培養基、化學成分限定培養基等類型。
無血清培養基:是在基礎培養基里補充了一些添加物,包括人激素、牛的轉鐵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等,廣泛的應用于多種細胞系的培養,比如造血細胞系的培養;
無蛋白無血清培養基:該類培養基完全不含有血清和動物來源的蛋白,但仍包含來源于植物蛋白的水解物或合成多肽片段等其他衍生物。由于所含蛋白極低,并且蛋白成分明確,有利于重組蛋白的下游生產、分離和純化,總體成本也會大幅度下降。但其通用性較差,需要針對目標細胞株進行特異性的優化。目前主要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和基因工程藥物開發等領域;
無動物來源的無血清培養基:是指以基礎培養基配制的培養液無需添加牛血清,且該培養基成分中不含有任何動物來源成分,即可培養細胞和維持生長。僅采用蛋白水解物、重組蛋白或其他化學物質來取代動物源蛋白。它既可以滿足細胞生長及增殖的需要,還能夠降低培養基的生產成本,提高重組蛋白類藥物安全性。目前主要應用于生物藥品的研發和生產中。比如CHO細胞、293細胞、Vero細胞、C6細胞等;
化學成分限定培養基:此類培養基完全無血清、無蛋白,成分完全明確,可以保證培養基批次間的一致性。它不但有利于跟蹤細胞培養的代謝情況,而且在后續的分離純化中也非常方便,是目前最為安全和理想的培養基。可是并非所有的細胞都能在化學成分限定培養基中達到較高的表達水平,需要研究者和使用者根據具體的用途不斷改進設計方案和配方。
無血清培養基特點
優點 |
(1)無血清培養基不含血清,提高了實驗的重復性、準確性和穩定性; (2)避免了血清所帶來的血源性污染等問題,減少血清未知成分對細胞的損傷; (3)相比于含有血清的培養基,大大簡化了生產過程; (4)無血清培養基中的蛋白質來源于重組蛋白或蛋白水解產物,提高了實驗效率; (5)無血清培養基的成分和含量相對明確,能提高細胞產品的質量并有利于產物的分離提純。 |
缺點 |
(1)無血清培養基的生產成本較高,不利于商業化開發與應用; (2)多數無血清培養基的應用不廣泛,通用性較低,不具有普遍性; (3)細胞在無血清培養基中,對外界條件如物理和化學等因素的改變較敏感; (4)目前低血清培養基研究開發的相關數據缺乏在線交流,可查閱的資料有限,不能有效促進細胞“馴化”技術的發展。 |
2.無血清培養基工藝優化
優化步驟
無血清培養基優化首先需要做好實驗設計方案及獲得信息數據的統計方法,這樣可以避免重復實驗浪費資源,并且可以短時間內觀察、記錄和評估培養基中添加組分作用效力及組分間的相互影響。
1、篩選:基于市場反饋良好的培養基進行篩選,確定分析其重要組分進行初步優化,可以考慮采用重要組分群單一成分單次驗證測試的方法進行初步優化。或者可以考慮從待優化無血清培養基其重要影響因素中篩選出若干個影響因子,在優化階段使用響應面分析法確定重要影響因子。
2、優化:對于培養基開發和優化實驗設計中已確定的重要組分進行優化測試實驗,其中主要優化的成分包含基礎培養基、補料培養基及添加物,可以通過響應曲面法驗證找出體系中重要組分的優化最佳條件。
3、驗證:對優化的無血清培養基進行放大驗證,與現用培養基及商業無血清培養基對比測試培養細胞,比較培養的細胞生長指標與表達水平。
添加物的選擇
添加物作為培養基的重要組分,我們必須清楚了解添加物對每個細胞系的影響作用。以相似細胞系所需要的重要添加物作為參考,可以作為研究點開發優化培養基配方。對于特定的細胞系,生長因子的需求也是變化萬千的,不過效仿同樣的方法來確定添加組分生長因子也同樣是可行的。
上皮細胞:常用的生長因子有EGF、皮質甾類和視黃醇。細胞基質蛋白包括纖維粘連蛋白(FN)、層粘連蛋白和膠原蛋白也是有益的,能促進細胞粘附。
間充質細胞:生長因子包括酸性/堿性FGF(堿性比酸性更有效)、EGF(或TGFα)、IGF/胰島素(IGF更有效)、PDGF(BB型更有效)和TGFβ(TGFβ在一些情況下起作用,但是對大多數細胞來說是生長抑制因子)。其它的添加劑包括鐵轉運蛋白、皮質甾類、細胞外基質蛋白如纖維粘連蛋白、微量元素。
轉化細胞:通常來說,這些細胞對生長因子的要求比較低。常用的添加劑有IGF/胰島素、轉運蛋白、BSA/肽球蛋白、人轉鐵蛋白和微量元素。
3.無血清培養基申報要求
近年來,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CGT)已成為繼小分子靶向藥物、抗體藥物后最受關注的生物技術領域之一,也被業界當前視為生物醫藥領域內的下一個十年黃金賽道。尤其是近幾年在技術、資本和政策的驅動下,全球CGT行業快速升溫,發展態勢喜人。在國內,CGT賽道的研發也是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大量CGT藥物企業也已申報進入了臨床階段。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國政府關于細胞與基因治療藥品申報文件中對于培養基的要求。
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了《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和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試行)》,規定除特殊情況外,應盡可能避免在干細胞培養過程中使用人源或動物源性血清。
2016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發布了《免疫細胞制劑制備質量管理自律規范》亦有規定盡量避免異種血清。
2017年國家藥監局發布了《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亦有規定應盡量避免使用血清。
2021年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人源性干細胞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亦有規定避免使用動物源性材料。
2022年5月中國藥監局發布了《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藥學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亦有規定盡量避免使用動物血清、動物來源蛋白質。
我國國家藥監局等機構總體來說還是禁止使用含有血清的培養基,推薦無血清培養基的應用,如細胞的培養和增殖確實需要用到含有血清的培養基,則必須提供足夠的相關研究資料,證明使用含有血清培養基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4.小結
目前,無血清培養基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均已取得諸多切實有效的成果,為科學研究和國民生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但是,由于體外培養細胞的類型具有明顯的多樣性,而現有無血清培養基往往適用范圍較為狹窄,因此亟待需要研發出普適性強的無血清培養基配方,提高培養的通用性,以能同時滿足不同的要求。
另外,雖然無血清培養基較有血清培養基節約了血清的成本,但是有些無血清培養基的補充因子價格仍較為昂貴,應進一步研發相對廉價而有效的替代品,降低總體培養成本。我們相信,隨著基因工程學、發酵工程學、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無血清培養基的開發和優化必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特別是生產高效性、培養通用性、安全風險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應成為今后無血清培養基深入改進的重點方向,從而使其能在生物醫藥行業和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等領域得到更為廣泛而安全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