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發酵技術解析:合成生物學與工程菌高密度培養
瀏覽次數:3901 發布日期:2022-9-28
來源:霍爾斯HOLVES
合成生物學( Synthetic biology) 是一門利用基因組測序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和化學合成技術等,在工程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合成生物功能元件、裝置和系統,對細胞或生命體進行遺傳學設計、改造,使其擁有滿足人類需求的生物功能,甚至創造新的生物系統的一門新興交叉融合性學科,在生命科學、化學、材料學、醫藥與健康等多領域形成了顛覆性技術。
合成生物學的影響力自21世紀以來迅速上升,它被喻為認識生命的鑰匙、改變未來的顛覆性技術,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產目的產物,具有高效、經濟、環境友好等一系列優點,因此,運用該手段針對各種化學品、新型非天然藥物、天然產物等的研發與應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1、天然產物的合成生物學
天然產物的合成生物學主要被劃分為三個領域。
第一,對已知藥物進行研究,這種目標藥物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徑是已知的,主要目標是改進生產過程,并在比天然藥物更容易控制的宿主體內進行。
第二,對存在的未知化合物進行研究,這些化合物存在于細菌基因組,但尚未被發現,合成生物學的主要目標是喚醒隱秘代謝物的生物合成,促進它們的化學和功能表征,并最終利用已知的方法實現生產。
第三,對 “未知的未知”進行篩選,基于當前基因組的發現,這類屬于新化學類別的分子暫時還無法被發現。
2、微生物天然產物
微生物天然產物一直都是新型生物藥物創新的主要源泉,是目前開發臨床抗菌、抗腫瘤、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的重要資源。隨著臨床耐藥菌的日益增多,新型病原菌和病毒的不斷出現,以及新骨架天然產物挖掘難度的逐漸增加,新型微生物藥物的開發正面臨著巨大挑戰。
傳統的微生物藥物開發,是通過微生物經大規模發酵培養和分離提取完成的,但是許多能產生有價值的活性化合物的天然菌株存在難以培養、生長速率慢、產量低等缺點,限制了相關的工業化生產。
作為21世紀生命科學、醫藥學領域內催動創新突破和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學科,合成生物學的崛起為解決藥物研發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充分認識微生物藥物合成途徑的前提下,基于合成生物學原理,可以通過設計和改造優勢微生物菌株成為異源高產的底盤細胞,用于更多活性天然產物的生產,來突破天然藥物的生產瓶頸。
3、工程菌高密度發酵
提高工程菌的培養密度,提高產物的比生產率。
通過對生物合成天然產物的研究,尋找到天然產物合成中所需要的酶,通過設計特異性引物,來擴增獲得目的DNA全長片段,然后用相應的限制性內切酶對其進行酶切,再用DNA 連接酶將其插入運載體獲得重組DNA分子,最后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受體細胞,并使受體細胞進行擴增。常用的受體細胞有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酵母菌和動植物細胞等。(如圖1)
圖1 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Figure 1 Construction of gene expression vectors
這種運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達的菌類、細胞株系,一般被稱為“工程菌”(如圖2)。工程菌生長繁殖需要保證其生長代謝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的濃度、限制阻礙生長代謝的有害物質的濃度、維持發酵溫度、pH值、溶氧量等參數的適宜范圍等。
圖2 構建“工程菌”
Figure 2 Constructing an "engineered fungus"
為了提高工程菌的培養密度,提高產物的比生產率(單位體積單位時間內產物的產量),通常會采用高密度發酵技術(即微生物在液體培養中細胞群體密度超過常規培養10倍以上時的生長狀態的培養技術),這種技術不僅可以減少培養體積、強化下游分離提取,還可以縮短生產周期、減少設備投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高密度培養的途徑主要有透析培養、細胞循環培養、補料分批培養等。這種高密度培養技術和重組DNA技術的有機結合,使得原來無法大量獲得的天然蛋白質能夠規模化生產。
霍爾斯(HOLVES)致力于發酵過程參數的調控研究,希望與各界研究人員共同討論發酵技術的改進,共同提高發酵質量。
更多行業資訊與產品詳情,請點擊公司官網鏈接:http://www.holves.com/或掃碼關注霍爾斯(HOLVES)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章內容及圖片整理自網絡及學術資料,同時對其內容就行了一定的簡化、補充,若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