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之下,mRNA疫苗一戰成名。輝瑞和BioNTech合作開發的Comirnaty (BNT162b)在2021年銷售收入403.4億美元,Moderna的Spikevax (mRNA-1273)收入176.75億美元。近日,政府層面多次提及mRNA疫苗,國內企業研發進度加速,康熙諾生物、石藥集團、沃森生物/艾博生物、斯微生物、艾美疫苗等企業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均已處于不同的臨床階段。未來的十年將是mRNA行業蓬勃發展的大時代。
mRNA疫苗是核酸藥物的一種,核酸藥物從基因水平對患者進行治療,只需針對目的基因開發合適的序列,即可開發相應藥物,避免了研發過程的盲目性。核酸分子在體液循環系統中易被降解,具有免疫原性,易被富集于肝臟等器官。目前核酸藥物遞送最常用的是脂質納米顆粒(lipid nanoparticle, LNP)載體,但其存在潛在的細胞毒性、無法靶向特定組織、細胞攝取效率低等不足,因此如何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將核酸分子成功、有效地遞送到特定的組織器官仍然具有挑戰性。
外泌體作為新型納米藥物遞送系統,一經發現就備受學術界和工業界關注。外泌體作為遞送載體具有諸多優勢,如:
1.通過工程化修飾,可靶向到特定的組織和器官,解決傳統遞送系統無法解決的問題;
2.無免疫原性,包裹的核酸藥物不易降解,降低藥物全身暴露毒性;
3.可跨越血腦屏障,實現顱內藥物遞送。基于以上特點,外泌體結合核酸療法已成為新的熱點。
目前,美國Codiak Biosciences公司的exoASO-STAT6外泌體核酸藥物已進入I期臨床試驗,通過在外泌體表面攜帶反義寡核苷酸(ASO),降低免疫抑制轉錄因子的表達,促進抗腫瘤免疫反應。英國EVOX Therapeutics通過其自主研發的DeliverEXTM平臺開發裝載mRNA和siRNA外泌體的產品,期待在罕見病和神經類疾病的治療上有所突破。
外泌體向人們展示了其在核酸藥物遞送中無可比擬的優勢。由于外泌體本身也含有核酸分子,影響著受體細胞的生理狀態。因此在遞送核酸藥物之前,對外泌體自身運載核酸分子的解析顯得尤為重要,這將為外泌體的核酸遞送的發展提供切實可靠的指導意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對于當紅的mRNA疫苗如果基于外泌體來遞送是不是更具優勢?
近日,廈門大學顏曉梅教授課題組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 = 26)在線發表題為“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 DNA at the single-vesicle level by nano-flow cytometry”的研究論文,在單顆粒水平對EVs的DNA進行綜合表征,分析了EVs攜帶的DNA種類、含量、分布等情況,有望為外泌體核酸載藥奠定基礎。該研究利用NanoFCM結合SYTO 16核酸染色和酶消化策略對EVs和DNA進行全方位表征,發現:
圖1.EVs中DNA的分布情況
圖2.抗腫瘤藥物促進EVs和DNA的分泌
圖3.EVs中核酸種類鑒定
這項研究為深入了解DNA與EVs的關系提供了直接和確鑿的實驗證據,為后期外泌體裝載核酸提供理論經驗和基礎,有望促進外泌體核酸藥物的研發。NanoFCM可在單顆粒水平對EVs游離的核酸和內部核酸進行定量分析,確定DNA在EVs中分布情況,優化核酸投料量、緩沖液體系、孵育時間等核酸包裹條件,另外可評估不同純化方法對EVs游離DNA的影響。NanoFCM對EVs核酸藥物裝載研究具有如下優勢:
1.可檢測到200 bp 單個游離的DNA超高靈敏度,實現EVs內部核酸、表面核酸、游離核酸的精確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