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技術被譽為分子結構(尤其是手性分子)鑒定的金標準,是目前分子結構可視化的測試方法之一。樂研擁有專業的單晶研究技術平臺,為藥物分子及其中間體片段提供單晶培養、結構測試、結構解析一站式高效技術測試服務,主要應用于藥物分子結構確認、微量雜質結構鑒定、藥物晶型研發。
一,單晶檢測意義單晶檢測可定量檢測樣品成分與分子立體結構,它可獨立完成對樣品的手性或立體異構體分析、以及共晶物質成分組成及比例分析。主要包括:
1,樣品主成分、雜質成分、結晶水等成分信息。
2,樣品晶型、分子構型和構象等三維立體結構。
3,樣品氫鍵、離子鍵、配位鍵等分子間作用。
4,研究反應機理:
Tryptorubin A
PhilS. Baran Science 2020 , 367, 458-463
二,單晶獲取過程單晶獲取一般分為單晶培養、單晶質量判斷三個過程。
1.單晶培養
晶體只有在過飽和溶液中生長才能確保其質量,因此控制過飽和度是溶液中生長晶體的最關鍵的因素。過飽和度大,晶核多,晶體顆粒小。低飽和度,晶體少或沒有。一般樣品量建議200mg以上。
單晶培養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溶劑緩慢揮發法、溶劑熱法、擴散法、共結晶法等。其中最簡單的最實用的是溶劑緩慢揮發法、溶劑熱法、擴散法,99%的單晶是用以上三種方法培養出來的。
2.單晶質量判斷
除了少數顏色很深的晶體,大多數晶體是透明的。用普通顯微鏡可大致判斷晶體的質量。高品質晶體應該是表面潔凈、有光澤、透明,沒有裂痕等缺陷。因為晶體不同取向對偏振光有不同的消光作用,使用偏振光顯微鏡比較容易判斷晶體是否為孿晶。最終晶體質量是否合乎要求,還須用衍射實驗檢驗。
單晶的大小要合適,三維尺度最小要大于0.1mm(若晶體較好,最小也不能小于0.05mm),不大于0.6mm,最好控制在0.1-0.5mm,晶體三圍尺寸越接近越好。
三,特色—晶體海綿技術晶體海綿技術主要基于主客體作用力,將目標分子植入晶體海綿的孔道中,直接測定其分子結構的技術。
晶體海綿技術的優勢:
◉可以解決難獲得單晶的粉末物質、油狀物質和低于1mg 量的藥物雜質等結構鑒定;
◉建立多種晶體海綿體的樣品庫,實現晶體海綿體捕獲分子,獲得分子結構信息的高通量方法。
Makoto Fujita. et al. Nature 495, 461–465(2013)
四,樂研單晶研究技術平臺優勢1、技術和設備優勢
◉核心團隊長期從事單晶的研究對于晶體海綿體的制備、分子與晶體海綿的作用機理研究,以及單晶的培養、單晶的測試、單晶數據的解析等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實戰經驗。
◉具有晶體海綿技術,讓難結晶樣品、油狀物以及微量雜質鑒定成為可能。
◉擁有先進的Bruker D8 VENTURE雙微焦斑鉆石靶單晶X射線衍射儀。
Bruker D8 VENTURE
2、服務優勢
◉提供從培養單晶,測試單晶,解析單晶一站式高效優質服務。
◉創新的高通量方法,可以確保我們的服務快速和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