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是生物實驗室中必備的設備,但顯微鏡的類型和配置眾多,需求和配置如何相互對應?又該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實驗室的顯微鏡?讓我們跟隨深藍云一起,看看顯微拍攝的設備需求吧。
問題1:我經常需要觀察細胞,應該用什么樣的顯微鏡?
回答:細胞種類眾多,但是大多數活細胞觀察時都是未染色細胞。未染色的細胞為透明狀態,普通明場顯微鏡觀察不到,這種情況下,需要使用相差的觀察方式。相差模式將光波通過細胞折射率和厚度不同的各部細微結構產生的相位變化變為振幅差來觀察活細胞和未染色的標本。
問題2:我們課題組即需要對病理切片進行觀察,也需要對培養的細胞進行觀察,這兩種方式需要什么樣的設備?
回答:切片類型的樣本建議采用正置觀察方式,即物鏡位于載物臺上部,而細胞一般放置于培養瓶、培養皿中,所需要的空間更大,更適合使用倒置觀察方式。因此對常規顯微鏡就需要一臺正置顯微鏡、一臺倒置顯微鏡。不過ECHO正倒置一體顯微鏡,既可以正置也可以倒置,一臺就可以滿足兩種需求啦。
問題3:既需要明場拍攝也需要熒光拍攝需要怎么選?
回答:
▲熒光產生原理圖
▲ 熒光光路示意圖
單色相機擁有更高的靈敏度以及光通量,而彩色相機擁有更好的對比度和色彩還原能力。熒光觀察時需要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激發材料產生熒光,并通過濾色片最終得到特定波長的熒光,而這種熒光一般較弱,觀察時需要高靈敏度的相機,因此配置采用單色相機。單色相機無法識別真實顏色,不適合進行明場拍攝,因為明場拍攝需要更好的對比度,彩色相機才可以滿足此需求。如果想獲得最好的熒光與明場觀察效果,最佳的選擇是搭配雙相機系統。
這里說一下哦,ECHO正倒置一體顯微鏡突破了常規顯微鏡的設計,同時配置了雙相機系統,自動切換,保證無論明場還是熒光都可以獲得最佳的觀察效果,同時滿足您的多種需求。
問題4:市面上熒光顯微鏡的光源多種多樣,我該選擇哪種?
回答:大多數熒光顯微鏡的光源波長需求都在可見光范圍內,在這個范圍內,LED光源要明顯優于其他光源,其在不同波長范圍可以做到光強一致,且壽命更長,無需預熱和冷卻,作為冷光源,其可以做到隨開隨用,且光毒性低,適合大多數實驗室配置。
問題5:可供選擇的熒光通道那么多,我該如何選擇熒光通道?
回答:對于熒光通道的選擇,需要根據用戶想要觀察的熒光波長來進行確定,如用戶后續需要DAPI染色,需要進行GFP蛋白的觀察,這些觀察都有其對應的熒光波長范圍,符合該波長范圍的熒光通道就可以選擇,如DAPI通道,FITC通道。
問題6:物鏡該如何選擇?熒光觀察配置什么物鏡?
回答:
▲ 物鏡
物鏡的分類方式很多,這里先說一個根據色差校正進行的分類,色差校正能力由高到低分別是復消色差顯微鏡,半復消色差顯微鏡(螢石物鏡),消色差物鏡,消色差能力越強,帶來的最直觀提升是NA值越高,因此分辨率更好。半復消色差物鏡的校正范圍為400-500,是常見熒光發射光的波段,適合進行熒光觀察,因此對于熒光顯微鏡,一般配置半復消色差物鏡。
以上是一些關于如何選擇和配置顯微鏡的常見問題,后續我們還會更新一些更加深入的信息。
部分圖源: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