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人們對微觀世界充滿了敬畏和好奇心,光學顯微分析技術是人們打開微觀物質世界之門的第一把鑰匙。
第一臺光學顯微鏡在16世紀末發明制成,經過500多年的不斷發展,光學顯微鏡不僅在功能上有得到完善,從最初的的簡單復合顯微鏡到偏光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同時在分辨能力上也不斷提高。
本報告中主要介紹了光學顯微鏡光學基礎知識、像差產生的機理及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旨在光學顯微鏡的應用過程中,獲得清晰可靠的觀察效果。
主講人
周芳 徠卡工業應用專家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 對材料分析方法具有豐富的經驗。
直播時間
2021.7.28 14:00-14:45
觀看回放
長按識別二維碼,注冊觀看視頻回放
光學基礎知識介紹
光的基本特性:
人眼的局限
理論上,眼球兩邊的肌肉伸縮可以幫助眼睛對20厘米到無限遠處的物體聚焦,近視眼和遠視眼很難做到這一點。
當你想分辨一個物體的細節時,需要一定的視角才行。
你無法看清玻片上樣品的細節,因為它們太小了,使得你的視角非常小,以致無法分辨它們。但你也無法靠近樣品來增加視角,因為太近無法聚焦
光波:
光波通過透鏡或在樣品上反射常導致波陣面的推遲——它決定了光的相位。
光除了波動性外還具有明顯的粒子性。光的波動和粒子兩方面相互并存的性質稱為光的波粒二相性。
徠卡直播間
更多內容分享與成像原理,請關注徠卡直播間
點擊進入Leica 直播間
了解更多:徠卡顯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