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主要聚焦于學習記憶三類常規使用的開放性迷宮:
01.實驗原理
放射迷宮是由Olton等人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創建,根據實驗目的和選擇放射臂數目不同,可分為8、16、24、32、40、48臂迷宮。其中,八臂放射狀迷宮應用較廣泛。它主要是利用限食手段,以此提高動物對食物的渴望,驅使動物對有食物的迷宮各臂進行探究,記住食物在迷宮中的空間位置。
02.參考文獻
03.實驗材料
八臂迷宮,攝像系統,Smart V3.0行為學視頻記錄分析軟件。
04.實驗方法
(1) 實驗開始前:對動物進行節食,使動物體重保持在正常體重的85%-90%,第一次試驗前動物需禁食一天;
(2)實驗1-3天:在迷宮各臂及中央區域放置食丸,每個區域放3-5個,每次同時放入4只動物在迷宮中間,讓動物自由活動10分鐘;
(3) 實驗第4天:開始進行單只動物實驗。在迷宮各臂靠近食槽處放置一個食丸,將動物放到迷宮中心區域進行自由探索,食丸吃完或自由活動10分鐘后結束任務,每天2次;
(4)實驗第5天:將食丸放到食槽中,將動物放在迷宮中心區域進行自由探索,食丸吃完或自由活動10分鐘后結束任務,每天2次;
(5)實驗第6天開始:隨機選擇四個臂,在食槽中放入食丸。關閉各個臂門,讓動物在中央區域自由活動30s,打開臂門讓動物自由活動。食丸吃完或自由活動10分鐘后結束任務,每天2次,間隔1小時以上;
(6)當對照組動物連續5次實驗,工作記憶錯誤為0,參考記憶錯誤平均不大于1時,結束實驗。
05.數據分析
(1)記錄四種數據隨學習時間變化的曲線,錯誤次數降低越快,完成任務時間越短,說明動物學習記憶能力越強
(3)P<0.05認為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
06.數據示例
07.注意事項
01.實驗原理
1988年,Ennaceur等研究人員基于動物天生對新奇物體的探索特性,建立了新物體識別。利用啃齒類動物天生喜歡接近和探索新奇物體的本能來檢測動物學習記憶能力。由于該方法不需要學習訓練,無需禁食禁水,不用施加懲罰或獎賞刺激,對動物的應激影響較小,與人類再認記憶檢測相似等優點而被廣泛運用。
02.參考文獻
物體識別箱,攝像系統,Smart V3.0行為學視頻記錄分析軟件。
04.實驗方法
新物體識別
(1)適應期:1-3天,將動物放入空的物體識別箱中熟悉環境,每天一次,每次10分鐘
(2)熟悉期:適應期結束后,在箱體內放置2個相同的物體,放入動物進行探索5-10分鐘
(3)實驗期:熟悉期結束后間隔一段時間(短期記憶推薦30分鐘,長期記憶推薦一天), 將一個物體替換為一個形狀造型不同的物體,放入動物進行探索與熟悉期一致的時間
位置物體識別
(1)適應期:1-3天,將動物放入空的物體識別箱中熟悉環境,每天一次,每次10分鐘
(2) 熟悉期:適應期結束后,在箱體內放置2個相同的物體,放入動物進行探索5-10分鐘
(3)實驗期:熟悉期結束后間隔一段時間(短期記憶推薦30分鐘,長期記憶推薦一天), 將一個物體變更一個位置擺放,放入動物進行探索與熟悉期一致的時間
05.數據分析
(1)動物分別對兩個物體的嗅探觀察時間,觀察兩個物體時間的比例
(2)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當多組間有差異時,兩兩比較采用Fisher's LSD post hoc多重比較方法
(3) P<0.05認為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
06.數據示例
07.注意事項
01.實驗原理
社交實驗是判斷動物社會活動的一種方法,在自閉癥的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由于嚙齒類動物天生喜歡接近和探索新物體,三腔社交實驗除了可以應用于自閉癥的研究,還廣泛用于學習記憶的研究中。本次介紹用三腔社交研究學習記憶的實驗方法。
02.參考文獻
03.實驗材料
三箱社交箱,攝像系統,Smart V3.0行為學視頻記錄分析軟件。
04.實驗材料實驗方法
一共包含5個環節,每個環節檢測10min
(1)箱體熟悉期:將受測動物從中間箱體放入整個箱體中(不包含小鼠籠具),讓其自由活動10min
(2)籠具+箱體熟悉期:將動物籠具放入箱體,隨后將動物放入箱體內熟悉整體環境,讓其自由活動10min
(3)社交熟悉期:在左右籠具中均加入同籠動物1只,隨后將實驗動物放入其中,另其自由活動嗅探10min
(4)新動物社交實驗檢測:將其中一個籠具動物換為與實驗鼠非同籠、陌生動物,隨后將實驗鼠放入箱體進行社交實驗監測,自由活動10min。
(5)熟悉社交實驗監測:將步驟4中被替換掉小鼠放回原籠具,再次將實驗鼠放入箱體內,進行熟悉社交檢測。
05.數據分析
(1)動物的交互行為有多種評判標準,SMART3.0根據自己獨特的算法,可以更為精確的判斷交互行為。
(2)動物分別與兩只鼠(籠子)產生交互行為的時間,與兩只鼠(籠子)產生交互行為時間的比例
(3)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當多組間有差異時,兩兩比較采用Fisher's LSD post hoc多重比較方法
(4) P<0.05認為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
06.數據示例
07.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