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成像技術應用于巖畫數字化及文博保護與鑒定
瀏覽次數:2283 發布日期:2021-6-30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巖畫、壁畫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人類祖先利用不同的顏料在巖穴、石崖壁面上描繪記錄人類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想象和愿望,不僅構成了文字發明以前原始人類最早的"文獻",同時還作為人類的精神產品,以藝術語言打動人心,是先民們留給后人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由于巖畫、壁畫大多存在于天然洞穴或巖石上,任何外界條件均有可能導致其消失或惡化,如地質地貌變化引起的滑坡坍塌、水蝕風化、細菌真菌等生物危害。因此,巖畫、壁畫的保護、復刻及數字化等環節都至關重要。西班牙的研究學者們利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對埃爾卡斯蒂略洞穴中的壁畫進行了研究,該洞穴壁畫中包含大量的動物形象,如野牛、山羊、鹿、馬等,于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遺產。
經過數字化光譜識別與分析,有一個體型巨大、面向右側的動物圖案,頭部、背部清晰可見;在它的右下方有一些向左排列的四足動物的黑色腿;在更右側稍低的位置,還有一個馴鹿圖形的前半部分,胡須和角明顯可見;在其內部還有其他一些動物形狀可見(參見上圖)。
光譜成像技術可以高效、無損、準確、非接觸、高通量地記錄和研究分析巖畫、壁畫、雕塑等的表面信息,實現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和保護的數字化。對于露地如巖畫、石碑、雕塑等文化遺產,表層生物侵蝕如藻類、地衣侵蝕危害評估和防治,是文物保護的重要環節,對此可采用葉綠素熒光成像等技術進行研究監測分析。
易科泰光譜成像與無人機遙感技術研究中心(西安)提供巖畫、壁畫、石碑等文博保護研究和檢測鑒定等SpectrAPP光譜成像創新技術方案,光譜成像實驗室可提供技術服務和實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