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像的小伙伴大抵都了解,在單分子成像中,信號往往是極弱的,如何從背景噪聲中pick出有效信號,是關鍵所在。為減小背景熒光(來自細胞的自發熒光等等)的影響,一般會采用“TIRF技術+科研級相機”進行成像。并較一般的成像應用,在靈敏度方面,單分子成像對相機的性能要求更為苛刻。
EMCCD相機在很長段時間里,都是單分子成像的心頭好。一騎絕塵的量子效率(QE)外加電子倍增技能BUFF,妥妥站穩C位。除了貴,別的沒什么毛病。
不過,隨著sCMOS技術的持續發展,sCMOS相機穩步地立起了自己的山頭。除擁有了更高的幀速、更多的像素數目、更高的分辨率,靈敏度/信噪比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濱松sCMOS相機(ORCA-Flash 4.0等第二代系列產品)從2015年左右開始,就逐漸被用于了STORM等基于單分子成像的超分辨技術應用中,以獲得更高的幀速、分辨率。
濱松兩款高端sCMOS相機與CCD相機的性能比較
而背照式sCMOS技術的出現,讓sCMOS相機陣營又得到了一次飛躍。除了QE已達到與EMCCD相當的水平,受益于越來越低的噪聲,信噪比也獲得了進一步的提升。進而,對于單分子成像中信號較弱的場景,有了足夠的靈敏度。一方面,成像質量幾乎達到了媲美EMCCD的程度;一方面,價格較其還肉眼可見的成倍降低。
這性價比,就說,香不香吧!
圖源:bilibili.com
拿濱松2020年發布的首款背照式sCMOS相機ORCA-FusionBT來看。530萬像素(2304x2304),配合6.5μm的像素尺寸,提供了出色分辨率;信噪比(SNR)方面,兩個關鍵影響因素也做到了十分優秀的水平:QE高達95%,讀出噪聲低至0.7erms。
下面兩個案例,可以看到這臺背照式sCMOS在單分子成像中的優秀表現,特別是與EMCCD的成像對比:
案例 1
YFP標記的膜蛋白單分子TIRF成像
可見濱松ORCA-FusionBT sCMOS相機與EMCCD相機的成像效果對比。(受視頻網站上傳限制影響,圖像質量有部分折損,如需觀看原視頻,請在留言區留言。)
案例 2
ORCA-FusionBT sCMOS相機的單分子成像案例
熒光探針為TagRFP,此案例采用了雙色成像。
看到上面的成像效果,大家也就能體會到,單分子成像在相機選擇上的“移情別戀”,也是必然的了。
而在第二個案例中,我們看到,該實驗采用了雙色成像。單分子成像經常與FRET技術聯用,用于在單分子層面研究分子的構造變化(如蛋白質分子domain之間的距離變化等等)。
由于FRET技術需要對兩個波長同時監測采像,所以一般會在相機和顯微鏡之間加裝雙色分光器,通過二向色鏡/濾光片按照波長將信號分開,并分別成像。
針對這樣的需求,濱松還可供“相機+雙色分光附件”的雙色同步成像方案。方案可分為單相機方案與雙相機方案兩種,前者成本較低,后者則有更大的視野范圍以及更多擴展功能(如物鏡后焦面成像、PSF修飾等)。
濱松雙色分光附件W-View GEMINI系列
使用這套的雙色成像方案的單分子FRET成像案例,可以參閱The bright future of 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ce imaging, Curr Opin Chem Biol. (2014) 20:103-111這篇文獻。其中,作者采用濱松sCMOS相機與W-View GEMINI雙色分光器配合,得到了最高2ms時間分辨率的單分子FRET成像,分析了核糖體pre-translation complex的動力學結構變化。
Ok~單分子成像此次就聊到這里。而關于剛剛提到的單相機雙色同步成像、雙相機雙色同步成像這兩套方案,咱們就在下一期推文中,再為大家做詳細介紹啦~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