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文為讀者投稿,文章作者為利益相關方。
作為業內玩咖,今天看到了第一臺NextSeq 2000入駐客戶實驗室,畫面頗有宜家質感。隔著屏幕,不能“開箱測評”,但昨天下午準點收看了illumina的新品云發布會現場錄播后,我決定為大家帶來一場“云測評”——臺式測序儀的機皇之戰:MGISEQ-2000 vs NextSeq 2000。
基本參數
相對MGISEQ-2000而言,NextSeq 2000更加小巧精致,但僅支持單載片運行,提供兩種載片規格:P2流動槽(400M reads)和P3流動槽(1000M reads)。每種流動槽可提供3種讀長模式:100循環、200循環和300循環,所以在發布會上illumina提到的“兩款試劑,六重選擇”,就是指2種流動槽和3種讀長的組合選擇。
(順便diss下這張圖,P2和P3流動槽的reads數分別是400M和1000M,支持單次運行的最大樣本數應該是一小一大,這里出現了明顯的bug,不認真)
如果單拎出來比“多重選擇”的話, MGISEQ-2000完勝。兩點:
第一,MGISEQ-2000具備雙載片平臺,可支持兩張載片同時運行。這一點相當于“雙卡雙待全網通”。
第二,MGISEQ-2000同樣提供兩種規格的載片:小載片FCS(550M reads)和大載片FCL(1800M reads)。其中,大載片FCL還可以細分為StandardMPS版本和CoolMPS版本。不同規格的載片組合運行模式可以是1張小載片(FCS*1)或1張大載片(FCL*1),也可以是2張小載片(FCS*2)或2張大載片(FCL*2),還可以是1張小載片和1張大載片(FCS*1+FCL*1),根據樣本量情況靈活選擇,開機成本靈活可控。
表1 NextSeq 2000 與 MGISEQ-2000的通量選擇

同時,MGISEQ-2000提供6種讀長模式:SE50、SE100、PE100、PE150、SE400和PE200,折算為循環數是5種模式:50循環、100循環、200循環、300循環和400循環。如果按NextSeq 2000的宣傳邏輯(“兩款試劑,六重選擇”)來說,那么MGISEQ-2000就是“兩款試劑,25重選擇”
(5種流動槽組合和5種循環數組合)。
表2 NextSeq 2000 與 MGISEQ-2000的讀長選擇
當然選擇更多,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主要還得看“關鍵性能參數”是否處于“當打之年”。我們下面對兩個測序系統從數據產出、數據質量和運行時間這三個方面進行對比。
數據產出
從單流動槽的通量設定來看(表3),NextSeq 2000和MGISEQ-2000的差距并不大,NextSeq 2000 P2流動槽(400M reads)對標MGISEQ-2000 FCS小載片(550M reads),P3流動槽(1000M reads)對標FCL大載片(1800M reads)。但由于MGISEQ-2000配備雙載片平臺,在400循環雙載片運行模式下(FCL*2,PE200),數據產出可達Tb級別(1440Gb=1.44Tb),這一點是NextSeq 2000望塵莫及的。
由此可見,靈活的載片組合方式使得MGISEQ-2000擁有極高的通量靈活性(55Gb-1440Gb)。
表3 NextSeq 2000/1000 與 MGISEQ-2000/FAST數據產出
數據質量
僅從官方公布的Q30數值來看(表4),NextSeq 2000和MGISEQ-2000的數據質量基本相當。在云發布會上,illumina官方對NextSeq 2000數據質量的承諾是:與當前的NextSeq 550系統保持了相同的高標準。
表4 NextSeq2000與MGISEQ-2000數據質量(官標數據)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表5),MGISEQ-2000與NextSeq 550平臺標準品測試表現基本處于同一個水平,期待后續兩個平臺基于不同測序應用更全面的數據對比。
表5 MGISEQ-2000與NextSeq 550數據質量
數據來源:華大智造微信公眾號
樣本來源:中檢院標準品HJ
文庫類型:WGS
測序平臺:MGISEQ-2000和NextSeq 550
運行時間
從運行時間來看,這兩款機型的設定也非常接近,最短時間13小時。當然,在同一讀長模式下,NextSeq 2000會更快一些。但我們會發現,仍然是依托于雙載片平臺的優勢,使用MGISEQ-2000的2張小載片FCS同時運行與使用NextSeq 2000的P3流動槽所產出的數據量基本相當(1000M VS 550M×2),而此時在運行時間上,MGISEQ-2000 FCS卻重新占據了上風(見表6)。
表6 NextSeq 2000/1000 與 MGISEQ-2000/FAST運行時間
最后我們談一下兩家公司的商業思路。illumina在這次發布會上也提到:NextSeq 2000已在今年第一季度上市,可適配P2和P3兩種流動槽;NextSeq 1000 (僅適配P2流動槽)將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NextSeq 1000可升級為 NextSeq 2000。這兩款產品跟MGI華大智造在2019年對MGISEQ-2000和MGISEQ-2000FAST的市場定位非常類似。
值得咂摸的是,如果現在推出的NextSeq 2000就已經可以適配P2和P3兩個流動槽,那為什么只需適配P2流動槽的NextSeq 1000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能上市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P3流動槽要2020年底才可以發布啊,也就是說即使現在用戶購買了NextSeq2000目前也只有P2流動槽可以使用,沒有P3流動槽的NextSeq2000不就是“NextSeq1000”嗎?如果NextSeq1000和NextSeq2000同時在一季度開售,那么請問誰愿意先把125K美元(2款機器之間的售價之差)無息存在illumina一年?先買臺NextSeq1000,等P3流動槽發布在申請升級不就完了?
所以大家現在知道為啥NextSeq1000是2020年第四季度發布了吧?因為它的發售時間需要跟P3流動槽同步。
另外很多同學會問到那與NextSeq P2流動槽參數一樣的NextSeq500/550Dx機型(High-Output Flowcell 400M)怎么辦,這不產品體系之間有沖突嗎?這事你也甭操心,因為NextSeq550Dx預計今年就會獲得NMPA批準在中國上市了,所以你想做臨床診斷,你還得乖乖的買“老款”的NextSeq550Dx,畢竟NextSeq2000還只有科研版本,而且不出意外后面的P4流動槽面世之時,NextSeq2000將成為主打P3/P4流動槽的機型,這又跟NextSeq500/550Dx拉開“段位”了,完美。
來,我們再回顧一下文章開頭這圖,“One Day”不如“Today”的聲音在耳邊回蕩。
結語
總結,這次illumina發布的新品在用戶體驗上的表現還是非常可圈可點的。比如:機器全干式設計、集成式卡盒(illumina的iSeq100和MGI的DNBSEQ E均采用該類設計),又比如:機載二級分析工具DRAGEN Bio-IT,這些改進對于醫療機構終端用戶還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對于專業領域的B端商業用戶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內置的DRAGEN Bio-IT還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儀器成本。
遙想2015,華大發布BGISEQ-500,很多人認為是跟illumina的NextSeq 500對標;2020,短短的5年之后,illumina發布全新的NextSeq 2000/1000,很多人認為在跟華大的MGISEQ-2000/FAST對標,不禁令人感慨國產測序儀的進步之快、能量之大。
總之,“我們正處在一個你追我趕、飛躍向前的建設熱潮中”。我們為此感到興奮不已。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歡迎大家參與今天的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