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CT在大鼠上頜骨的應用
瀏覽次數:4275 發布日期:2020-4-16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前 言
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在使用大鼠的頜骨作為牙科相關領域的研究模型。牙槽骨是頜骨的一部分,包圍著牙齒,是牙齒最重要的支撐組織。牙槽骨也是牙周系統或骨骼系統中最具活力的組織。牙槽骨的重塑不僅與局部因素(牙齒萌出、咬合功能、牙齒脫落和正畸牙齒移動)有關,還與還與性激素和營養等因素有關。這些生理和病理特征突出了牙槽骨研究的必要性。通過顯微CT對大鼠的頜骨內部結構進行精細觀察并且定量分析,可為形態學觀察和疾病研究提供有力的影像數據支撐。
案例:
通過顯微CT和組織形態計量學的方法,研究正常大鼠上頜牙槽骨的具體形態特征。

上頜3D不同角度不同染色渲染展示

左上頜3D不同透明度效果展示

利用Avatar軟件的分割工具選取左上頜第一磨牙的根間區域,避開牙根和其他結構(紅色-第一磨牙,綠色-牙槽骨)

第一磨牙和牙槽骨在整體樣品的位置

任意斜切展示(可放大)

連續切片展示
使用設備:
Micro CT(型號:NEMO)(平生醫療)
影像軟件:Avatar(平生醫療)
尾聲:牙槽骨是指上下頜骨的不規則突起,是牙齒的主要支撐組織。盡管牙槽骨僅占骨骼系統的很小一部分,牙槽骨是牙齒功能的生理基礎,其解剖損傷對牙周病的治療、正畸治療、種植體修復等許多牙科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牙槽骨形態不規則,加之牙根的干擾,常規X線很難分辨牙槽骨的顯微結構。因此,顯微CT在分析牙槽骨顯微結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信有顯微CT的助力,將會在牙科領域中獲得越來越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