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icro CT在股骨近端的研究
瀏覽次數(shù):4169 發(fā)布日期:2020-1-2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股骨是人體最長最重要的承重骨之一,其長度約為身高的1/4。股骨近端連接骨盆和股骨干,具有非常獨特的解剖特征和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為連接軀干和下肢的骨性結構,股骨近端承受著人體垂直向下的應力和髖關節(jié)活動產(chǎn)生的剪切力的雙重作用。股骨近端骨折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難點。正確理解股骨近端的解剖和生物力學特征,有助于對其損傷進行合理的治療⁽¹⁾。
國際內(nèi)固定研究協(xié)會(AO/ASIF)將小轉子下緣以上平面的骨組織定義為股骨近端,主要包括股骨頭、股骨頸、股骨大小轉子和骨小梁等結構⁽²⁾。骨小梁是股骨近端的主要承重結構,了解其形態(tài)特征對于預防和治療股骨近端骨折具有重要意義。今天小編就帶來兩個研究股骨近端的案例,分別從大動物和小動物股骨來展示Micro-CT對骨小梁結構的三維影像重建,從而可以理解骨小梁的結構與力學功能等。
案例1:某大型動物股骨近端
股骨頭矢狀面不同顏色渲染圖
分割功能展示各個分析區(qū)域的選擇位置
分割示意圖矢狀面 股骨頭位置分割區(qū)域 分割區(qū)域分別顯示
股骨頸 SDB區(qū) STB區(qū)
案例二:大鼠股骨近端
股骨頭3D不同顏色渲染圖
股骨頭橫截面不同切片動態(tài)展示 橫截面連續(xù)切片顯示

在股骨頸處選擇一塊區(qū)域作為骨小梁的分析區(qū)域

骨小梁在整個樣品中的位置 骨小梁不同顏色展示
所使用的實驗設備:
影像軟件:Avatar 1.3 (平生醫(yī)療)
實驗設備:NEMO
® Micro-CT(平生醫(yī)療)
NEMO® Micro-CT (高分辨率,兼顧離、活體實驗)
小結:骨質疏松可以導致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學性能明顯下降。各種原因導致的骨小梁數(shù)量和質量下降、力學強度降低,都會形成骨質疏松癥,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學結構和性能下降。當作用于股骨近端的外力超過骨結構所能承受的極限達到屈服點時,會發(fā)生骨折,最常見的為股骨頸骨折⁽¹⁾。骨小梁是預防股骨頸骨折和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的重要支撐結構。隨著醫(yī)學影像和技術的進步,股骨近端骨質分布于骨折發(fā)生關系的研究得到較多關注。相信有Micro-CT的助力,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療領域會有越來越多的突破。
[1] 祝曉忠, 賈光耀. 股骨近端骨小梁結構的大體解剖和影像重建分析.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9,33(10):1-6
[2] 常文舉, 丁海. 股骨近端解剖與生物力學研究進展. 醫(yī)用生物力
學, 2016, 31(2): 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