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分析技術之DNA擴增檢測技術的應用
瀏覽次數:2172 發布日期:2019-11-20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在藥物的分析和研究,以及控制藥物質量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的藥物分析檢測技術,可以采用物理、化學等方式對藥物進行系統的分析,并結合現代化學、光譜、色譜等技術對藥品進行研究。DNA擴增檢測技是現代生物學重大發現之一,也是現代藥物分析中快速檢測技術之一。
作為人體生命的重要物質,核酸和蛋白的異常表達往往與癌癥疾病息息相關,及早發現、診斷和治療會有效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能檢測痕量核酸和蛋白的高靈敏策略。核酸大分子分為兩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們是生物的基本遺傳物質。DNA、RNA(尤其miRNA)的表達水平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如腫瘤的發生、病毒的感染等。
DNA擴增檢測技術的應用主要是通過DNA片段的擴增識別,將傳統需要較長時間才可以肉眼識別的過程,實現快速的分析得出結論。DNA擴增檢測技術首先變現模板DNA,其次將引物與模板DNA進行復合。然后延伸引物,并通過引物的作用,形成半保留DNA。DNA擴增檢測技術并不需要將樣品與病毒進行分離,大大簡化了模板的獲得流程,其操作模式也較為簡單。DNA擴增檢測技術是一種重要藥物分析檢測技術之一,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技術是DNA擴增檢測技術主要應用平臺。
PCR的最大特點,是能將微量的DNA大幅增加。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用于藥物分析檢測,通過對藥物的序列進行擴增,可以進行藥物的鑒別研究。如有研究者通過對市面大量流通的非中國藥典收載紫草基原的所謂紫草進行分析,建立紫草正品與非中國藥典品的鑒別方法[1]。研究者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對紫草的ITS2序列進行擴增,通過與Gen Bank數據庫進行Blast比對,確定非中國藥典品的科屬;利用距離法和建樹法比較非中國藥典品與軟紫草屬、滇紫草屬、紫草屬的親緣關系;利用限制性內切酶AluⅠ酶切PCR產物,將酶切產物經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后紫外成像。結果發現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限制性長度片段多態性法可鑒別紫草正品與非中國藥典品。
藥物分析不僅是對化學成分、中藥性質的靜態研究,還是對生物體內的代謝以及反映動態進行分析的過程,藥物分析是以物質科學為基礎與生命科學相結合發展,演變成對藥物活性的相關分析。美迪西藥物分析提供全方位的藥物分析服務,包括方法開發和方法驗證,分析測試與放行,穩定性研究,大規模分離和CMC申報文件服務。
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還能夠對基因鑒定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PCR檢測技術的應用,逐一診斷人體內的DNA,有助于盡早判定缺陷DNA,能夠及時預知疾病,有助于該疾病的預防以及治療方案制定。如有研究者建立了檢測鼠類肉瘤濾過性毒菌致癌同源體B1(BRAF)基因V600E突變的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方法,為黑色素瘤的藥物靶向治療提供新的基因檢測方法[2]。方法是根據BRAF基因序列V600E位點區域設計特異性的引物和探針,建立該檢測方法。檢測BRAF基因V600E突變的黑色素瘤臨床樣本、BRAF基因V600E突變質粒和正常臨床樣本,評價方法的準確性、靈敏度和特異性。
結果發現BRAF基因V600E突變的黑色素瘤臨床樣本在V600E檢測體系中具有特異性的擴增;檢測靈敏度約為101拷貝/反應;正常臨床樣本在V600E檢測體系中沒有特異性的擴增,均是V600E突變陰性。該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檢測黑色素瘤臨床樣本中的BRAF基因V600E突變。
在醫療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該技術的應用范圍極廣,PCR檢測技術還能夠對疾病診斷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快速分離并檢測出DNA片段中所含有的細菌以及病毒等常見病原體,能夠對一些病毒性流感以及腫瘤等疾病起到一定的病情判斷作用。
[1]基于ITS2序列的紫草PCR-RFLP鑒別研究[J].
[2]BRAF基因V600E突變檢測的熒光PCR方法的建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