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極使用指導
1.1電極檢查
電極固定在海綿中,便于安全裝運和存儲。對剛收到的電極應進行外觀檢查并確認是否完好。在透明包裝盒未開封的情況下,肉眼或借助顯微鏡檢查電極的整體外觀,主要確定電極是否包裝完好,電極在包裝盒內是否岀現移動或脫落,導致電極絲被破壞掉。如果懷疑電極絲損壞了,可在50×或100×的顯微鏡下檢查,檢查包括電極絲整體整齊度、電極絲尖端是否出現折彎及涂覆層脫落現象。有以上情況的話及時拍照并給公司相關負責人員反饋。取電極時,一手捏著泡沫夾板,另一只手或鑷子緊緊夾住著電極接口處,不能觸碰電極尖端和表面。另外,只可使用帶有刻度尺的顯微鏡對電極絲的直徑進行測量,檢查時切勿使用其他設備觸碰到電極絲。
1.2滅菌
方法一,使用前采用氣體滅菌,滅菌溫度不能超過110℃。
方法二,電極尖端先在75%酒精中浸泡,切勿將電極尖端觸碰到容器表面,然后用無菌水順著露岀的電極尖端往下沖洗,避免酒精殘留。對于硅膠材料的電極如柔性電極應盡量避免酒精長時間的接觸,可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浸泡消毒。
1.3阻抗值測量
a.阻抗測量儀上有正、負(參考)兩個夾子,用1根金屬棒探入生理鹽水,負的夾子夾在這個金屬棒上;
b.阻抗測試儀正的一端接在從電極端口段引出的接線端或插針上,將電極絲尖端浸入生理鹽水液面以下2-3mm處,待儀表上的數值穩定后,進行讀數并記錄(微絲電極的測試頻率通常為1000Hz)。
電極的阻抗值是一個范圍,不同廠家選用的電極絲直徑、材質、加工工藝都會導致做出的阻抗值不盡相同,因此應以最后能夠采集到信噪比較高的信號為準
1.4存放電極
急性實驗電極可以多次使用,從動物體內取出后的電極放在酒精液中浸泡一段時間(硅膠材質的電極不能使用酒精長時間浸泡),用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對電極絲的部位輕輕沖洗,將電極上殘留的組織清洗干凈。對于急性單電極(多通道陣列電極不適用),若尖端處沾有難以清洗的組織,可使蘸有酒精的棉球從電極尾部向尖端小心輕輕擦拭,此過程中切勿對電極絲受力或反向擦拭。最后用原包裝盒內的海綿固定封裝存放(勿將電極絲觸碰到海綿),勿將電極存放于粉塵顆粒物較多的的環境中。
二、植入手術
本手術操作以大鼠(體重250-300g)為例。
2.1手術環境
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1-25℃,氣溫較低時可使用加熱裝置來保證實驗動物在手術中的體溫維持在正常范圍,電熱絲加熱墊會產生較大干擾噪音,在采集信號時應將其關掉。整個操作環境盡量保持無菌狀態(可在無菌操作臺中進行)。
2.2主要實驗器械

止血鉗、鑷子、手術剪刀(大剪刀及小剪刀)、縫合針線、手術刀柄和刀片、顱骨鉆及鉆頭(0.8mm)、螺絲刀、電動剃、注射器等,所有的手術器械在使用前均需經過嚴格消毒處理。
2.3主要材料及藥品試劑
無菌生理鹽水、75%醫用酒精、碘伏、酒精棉及棉簽、脫毛膏、不銹鋼微型螺絲釘(M1*2、M1*3,使用前應使用75%酒精充分浸泡清洗),牙科水泥粉、戊巴比妥鈉溶液(1%,現配)、紅霉素眼膏、利多卡因膏、三聯抗生素、阿托品(1mg/mL)、地塞米松、卡洛芬等。
2.4手術操作步驟
2.4.1稱重
將大小約20*20*20cm的盒子置于電子秤上,去皮,把大鼠放置在盒子內(抓大鼠時需帶上防咬手套),讀數。
2.4.2麻醉
麻醉對整個手術至關重要,其麻醉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到手術結果的好壞。若要獲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建議使用異氟烷呼吸麻醉,但由于呼吸麻醉成本較高且麻煩,多數實驗室還是使用注射麻醉,因此這里以注射麻醉為例。麻醉劑采用1%戊巴比妥鈉溶液(戊巴比妥鈉比水合氯醛麻醉更穩定,但容易產痰,需要備吸管幫助吸出痰),劑量為0.5m/100g(50mg/Kg)。腹腔注射前先對大鼠用異氟烷短暫麻醉,具體操作:將大鼠放進透明盒子中,此時將蘸有異氟烷的棉球丟入盒子內,密封,待大鼠安靜不動,呼吸均勻(1次/秒)時取出。腹腔注射:將大鼠仰面朝向,提起一側后肢,在大腿根與腹中線的中間位置刺入皮下,在皮下平行于腹中線推進針頭3-5mm,再以45°角向腹腔內刺入,針尖通過腹肌后,無阻力,回抽無回流物,緩慢注入麻藥。注射麻藥后,對大鼠進行疼痛反射(掐尾端或后腳掌)和眼角膜反射來判斷麻醉效果。在15min之后還未能完全麻醉的大鼠可適當補加0.2-0.5m的1%戊巴比妥鈉溶液。若手術時間較長,應每隔1h檢查大鼠麻醉狀態,當出現疼痛反應時,應補加05m的1%戊巴比妥鈉溶液。手術中,應將大鼠舌頭從口的一側拉出,為防止大鼠在麻醉過程中呼吸道出現過多分泌物導致窒息,可在麻醉過程中注射0.5m阿托品(1mg/m)。
2.4.3去毛
用左手將麻醉后的大鼠托住,右手手持電動剃逆著大鼠毛發的方向(從后往前)將頭頂的毛發剃除,一般剃毛范圍是兩耳之間,前至兩眼間,后至頸部始端。若要達到更好的干凈度,可涂抹少量脫毛膏,使用后需要使用生理鹽水清洗掉殘余物。
2.4.4固定
大鼠固定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手術中信號采集的穩定性,甚至會影響到慢性植入后的效果。首先將一側耳桿固定,找到大鼠耳道稍向前上方的骨性凹陷處(可以用手觸摸到),將其中一側的凹陷處貼在固定的耳桿上(提前涂抹少量利多卡因藥膏可以避免耳桿對大鼠刺激),此時將另一側耳桿也插入對應的位置,調節兩側耳桿長度,使之對稱,固定緊耳桿。左右及上下輕輕移動大鼠的頭部,避免出現松動及偏斜。在固定好大鼠耳桿后,還需將大鼠的上門齒固定。具體操作:將大鼠上門齒卡進門齒桿的槽內,下頜處于門齒桿的下方,然后下調兩側的眼眶固定桿,壓緊并固定。適當調整各固定點,使得大鼠的整個顱骨面保持水平,從各個方向用力均不能移動大鼠的頭部。最后在大鼠的眼部涂抹上紅霉素眼膏或甘油,以防止手術燈的長時間照射造成眼部損傷以及保持眼睛的濕潤。另外,要用圓頭鑷子將大鼠的舌頭從口中一側拉出,防止手術中出現窒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