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越 旭月 原創
再生醫學與NMT非損傷微測技術(1)技術解讀
1)
再生醫學(Regenerative medicine),是轉化醫學的一個分支,是指以修復或重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為目的,進行人體細胞、組織或器官的替換、工程制備或再生生產的過程。
它是制作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身體器官組織,用于修復或是替換身體內,因為老化、生病、受損所造成之不健康的器官與組織。或是以其他的方式,來刺激體內組織或是器官再生的方法。通常在這領域的工作者,會在實驗室中,培養身體內的組織或是器官后,用安全性地移植方式,移植至病患身體中。
在中國、美國、日本、歐洲都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歷史時期,對于再生醫學需求的快速增長完全在人們的預料之中,就如同下面這幅圖所示,近些年人們在再生醫學上面的投入都在逐年顯著遞增。
(來自于網絡)
2) 技術角度解讀再生醫學
(來自于網絡)
近日,中國科學家成功地完成了靈長類物種的克隆,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再生醫學方面取得的一突破。
大家或許注意到了,在電視報道中,該研究團隊的一名科研人人員透露道,除了操作技巧上日積月累的熟能生巧外,很重要的一個成功因素就是,該團隊發現了影響卵母細胞能否進入正常細胞分裂的關鍵點兩個(環境)因子,即:如果卵母細胞所處的環境之中,缺少了這兩種因子,它就無法啟動細胞分裂進程并最終形成胚胎,直至成體。
因此,這次中國團隊的成功,部分印證了我在
中所述的那樣,沒有固執地去尋找某些所謂開關基因,而是找到了能夠左右細胞和組織發育命運的兩個因子。因此,避免了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尋找治愈癌癥的開關基因一樣失敗的結局。
當然,誰也不會天真地相信,有了這兩個因子就能夠成功完成克隆的全過程,但我們可以想象在從受精卵到成猴的漫長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環境因子在起著各方面的關鍵作用。
因此,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再生醫學就是尋找能夠使人體細胞、組織或器官立體再生的關鍵(環境)因子的過程。
(來自于網絡)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有一種技術,能夠幫助這些科學家,在活體狀況下,和盡量模擬正常生理狀態的外部環境條件下,能夠實時監測從單個卵細胞,到分裂后的幾個,幾百個,幾千個細胞群,再到不同組織,不同器官,不同個體肌體部位等等,它們與外界環境,即所處微環境中的各種因子的相互作用過程。這些調控因子,極有可能就是某些離子和/或各種大小和類型各異的分子,比如Ca++負責信號傳導,葡萄糖/O2負責能量代謝等等。而且這個技術還不能夠對被測材料造成任何損害。那么這種技術不就是,NMT非損傷微測技術嗎?!
作為測量和研究生命體外微環境中離子/分子流的一種技術,我將在下一部分具體探討NMT在干細胞,細胞外介質,組織器官再生等再生醫學領域的潛在應用。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08, 3(1), 1–5 [4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再生醫學
http:///venture-capital-interest-in-regenerative-medicine-2017-4
Chaomei Chen, Rachael Dubin & Meen Chul Kim. Emerging trend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 a scientometiric update (2000-2014).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14) 14(9):1259-1317
有關NMT非損傷微測技術(請到百度學術輸入“非損傷微測技術”獲取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