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劃痕實驗(Wound Healing)是一種操作簡單,經濟實惠的研究細胞遷移/腫瘤侵襲的體外試驗方法。這種方法的原理是,當細胞長到融合成單層狀態時,在融合的單層細胞上人為制造一個空白區域,稱為“劃痕”。劃痕邊緣的細胞會逐漸進入空白區域使“劃痕”愈合。
基本的步驟包括“劃痕”的制造,細胞遷移期間圖像的獲得以及后期數據的處理。
特點:
1,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了體內細胞遷移的過程。
2, 非常適合研究細胞與胞外基質(ECM),細胞與細胞之間相互作用引起的細胞 遷移。
3,與包括活細胞成像在內的顯微鏡系統兼容,可用于分析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4,研究細胞遷移的體外實驗中最簡單的方法。
傳統實驗方法
實驗步驟:
1,培養板接種細胞之前先用marker筆在12孔板背面畫橫線標記(方便拍照時定位同一 個視野)。
2,細胞消化后接入12孔板,數量以貼壁后鋪滿板底為宜(數量少時可培養一段時間至鋪滿板底)。
3, 細胞鋪滿板底后,用1ml槍頭垂直于孔板制造細胞劃痕,盡量保證各個劃痕寬度一致。(人工槍頭制造劃痕難以保證劃痕寬度的一致性,影響實驗結果,這也是該方法最大的缺陷。)
4,吸去細胞培養液,用PBS沖洗孔板三次,洗去劃痕產生的細胞碎片。
5,加入無血清培養基,拍照記錄。
6,將培養板放入培養箱培養,每隔4-6小時取出拍照。
7,根據收集圖片數據分析實驗結果。
德國IBIDI(易必迪)公司Culture Insert方法
1,準備細胞,培養液,culture Insert。
2,如圖,將細胞接種于Dish中間的Insert,細胞長滿Insert 區域后用鑷子移除Insert即可產生500μm寬度的劃痕。
3,每隔4-6小時拍照記錄。
4,根據收集圖片數據分析實驗結果。
實驗原理示意圖
總結:相比較于傳統的劃痕實驗,Ibidi的設計更科學、重現性更好。
參考文獻:
A Novel Sialyltransferase Inhibitor Suppresses FAK/Paxillin Signaling and Cance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Pathways
J. Y. Chen, Y. A. Tang, S. M. Huang, H. F. Juan, L. W. Wu, Y. C. Sun, S. C. Wang, K. W. Wu, G. Balraj and T. T. Chang
Cancer Research, 2011, 10.1158/0008-5472.CAN-1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