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科研類ELISA試劑盒檢測樣本適合種類的方法
瀏覽次數:3856 發布日期:2013-9-18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目前ELISA試劑盒檢測的樣本中,除了細胞上清外,還有比較大的一部分是血清和血漿樣本。
對于ELISA客戶來說,在實驗中可能用到不同的樣本,如何辨別所購的試劑盒能否測手中的樣本呢?
對于最常見的細胞上清,我們大家知道,培養細胞過程中,無特別情況一般是10%的牛血清加入培養基中,經過培養后,細胞的吸收消耗,最后細胞上清中蛋白含量會很少,而且對于一般牛血清生產的廠家來說,在生產過程中已經去除了大部分對檢測有干擾的物質,所以對一般ELISA而言,不會影響抗體抗原的結合。
那么比較常見的血清血漿樣本呢?
血清是最常用的ELISA標本之一,ELISA檢測中血漿一般可視為與血清同等的標本,標本中干擾性物質是引起檢測后結果偏高或偏低的主要原因,干擾性物質分為內源性物質和外源性物質兩大類:
1.內源性物質
常見的干擾物質有:類風濕因子、補體、嗜異性抗體、嗜靶抗原自身抗體、醫源性誘導的抗鼠Ig (s)抗體、交叉反應物質和其它物質等。
(1)類風濕因子 :血清中IgM、IgG型類風濕因子(RF)在ELISA檢測中,可與ELISA系統中的捕獲抗體及酶標記二抗的FC段直接結合,從而導致檢測OD值偏高。
(2)補體 : ELISA系統中固相一抗和標記二抗過程中,抗體分子發生變構,其FC段的補體C1q分子結合位點被暴露出來,使C1q 可以將二者連接起來,從而造成檢測OD值偏高。
(3)嗜異性抗體
人類血清中含有能與嚙齒類動物(如鼠等)Ig (s) 結合的天然嗜異性抗體,可將ELISA系統中一抗和二抗連接起來,也能造成檢測OD值偏高。
此外血清中嗜靶抗原自身抗體、醫源性誘導的抗鼠Ig (s)抗體、交叉反應物質及血清中脂質過高、膽紅素、血紅蛋白及血液粘度過大等,均對ELISA測定結果有干擾作用。
2.外源性物質
外源性物質常常是由于用于ELISA測定的血標本的采集、貯存等不當所致。如標本溶血、標本被細菌污染、標本貯存過久、標本凝集 不全和采血管中添加物等影響。
(1)標本溶血
由于各種人為原因引起的標本溶血,均可因紅細胞破壞溶解時釋放出大量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紅蛋白,在以辣根過氧化物酶為標記的 ELISA測定中,會導致非特異性顯色,干擾測定結果。
(2)標本受細菌污染 :因菌體中可能含有內源性辣根過氧化物酶,因此,被細菌污染的標本同溶血標本一樣,亦可產生非特異性顯色而干擾測定結果。
(3)標本保存不當 :在冰箱中保存過久的標本,血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體、AFP可形成二聚體,在間接法ELISA測定中會導致本底過深、甚至造成檢測OD值偏高;
(4)標本凝集不全
綜上所述,在ELISA檢測中影響血清血漿樣本的因素很多,在考慮試劑因素和操作因素之外,也應從標本因素方面進行分析。
血清和血漿樣本
目前科研類ELISA試劑盒生產廠家聲稱各種標本都能檢測,但使用后我們發現有些試劑盒對血清和血漿樣本的檢測效果不好,表現在光值偏低,如RF因子存在的話,光值偏高。產生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雜蛋白較多,成份復雜。所以需要特別的試劑才能消除影響。
如何分辨所購試劑盒是否能測血清血漿樣本呢?
這要分幾種情況:
1、如廠家沒有提供專門用于血清血漿樣本的緩沖液,那么只要用已知濃度的待測指標蛋白加入所測種屬的血清作為樣本加樣和用已知濃度的待測指標蛋白加入PBS緩沖液中同時檢測對比,即可知道該試劑盒是否可以直接用來測血清血漿樣本。
2、如廠家沒有提供專門用于血清血漿樣本的緩沖液,只是有一個籠統的或統一的稀釋液,那么只要用已知濃度的待測指標蛋白加入所測種屬的血清直接加樣和用已知濃度的待測指標蛋白加入廠家提供的統一的緩沖液中同時檢測,也可得出該試劑盒是否可直接用來檢測血清血漿樣本。
3、如廠家提供專門用于血清血漿樣本的緩沖液,可用已知濃度的待測指標蛋白加入所測種屬的血清直接加樣和用緩沖液按說明書分別加樣,也可得出結果。
如該種類型試劑盒樣本總量如為100μl的話,一般而言,會是50μl的樣本加樣量和50μl的特定的緩沖液。
在使用試劑盒的過程,可將已知濃度的蛋白用血清或血漿調配到試劑盒標定的檢測限的最高值的2倍,加入50μl做兩孔,一孔補入常規的50μl標準品稀釋液,一孔補入50μl樣本分析緩沖液,即可區分出效果來,有時候,有些廠家為了達到“消除”的效果,在樣本分析緩沖液中加入待測目標蛋白,為了鑒別出這種情況,也可直接加入樣本分析緩沖液做一孔,同時做對比,這樣可試出試劑盒中的針對血清血漿樣本的緩沖液是否真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