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一個傳統的排鹽植物,能夠維持葉肉細胞中較低的Na+,小麥抗鹽的育種工作集中在Na+如何吸收和轉運到莖部,如何增加小麥對Na+的排出方面。然而,現在的研究發現,葉片的Na+含量和小麥的抗鹽性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因此,植物本身的排Na+不能充分說明是因為排Na+就增加了植物的抗鹽性和其他的生理特征。
如果根部維持穩定的K+可能是抗鹽一個重要的特征,那么根據大麥的研究結果可以推測小麥抗鹽的策略。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使用非損傷微測技術測定了不同基因型的小麥受到NaCl誘導的K+流速,比較了他們之間的抗鹽性。結果表明小麥根表面的K+流速對鹽處理的反應和植物生理特征以及產量有高度的相關性,K+外流的大小和抗鹽性呈負相關。植物鹽忍耐中K+平衡的關鍵作用說明使用NaCl誘導的K+流速測定作為抗鹽生理的“Marker”有利于小麥育種的進程。
這項工作為小麥的抗鹽研究、品種篩選和育種提供了重要的機會,即直接使用K+的流速作為“標記”來評價小麥的抗鹽性,加速育種的進程。
關 鍵 詞:非損傷微測技術;K+;鹽;小麥;根
參考文獻:Cuin TA, et 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8, 59: 2697 - 2706.
全文下載
A root’s ability to retain K+ correlates with salt tolerance in w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