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物芯片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它將對21世紀人類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生物芯片技術在藥業、農業、生命科學和環境科學等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研究和應用領域均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也必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小小“芯片”的奧秘
據專家介紹,生物芯片就是把目前需要在實驗室中才能完成的生物檢測過程,縮小、濃縮、集成到一張小小的載體上。“也就是說,生物芯片是通過微加工工藝在厘米見方的薄膜、玻璃片和硅膠晶片等載體上,集成成千上萬個與生命相關的信息分子,從而實現對基因、蛋白質、細胞等生物活性物質進行高效快捷的測試和分析。它是近10多年來,物理學、微電子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綜合交叉形成的一項尖端技術。”
據了解,于1992年啟動實施的中心建設計劃,截止到2006年底,共安排投資約40億元,在信息、生物、新材料、先進制造、節能與環保等領域建設了124個工程中心,有力地推動了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
生物芯片具有很多常規實驗室不可比擬的優勢。傳統的實驗室檢測,需要的檢測樣品量較大,這對水稻等樣品充足的檢測項目當然不成問題。可是有些生物樣品數量有限,很難達到實驗室檢測的要求。常規的生物檢測,通常每次只能檢測一個指標,而生物芯片一次就可以同時進行多個指標的檢測,這也使得每個指標的平均檢測費用很低。比如,通過生物芯片一次就可以整體上研究人類3萬多個基因的整體表達圖譜。生物芯片還可以進行從微觀水平到相對宏觀水平的檢測,得到基因水平、蛋白質水平,甚至組織水平的全息圖像,這也是它的一大優勢。同時,同傳統的檢測方法相比,生物芯片檢測的靈敏度也更高。
對人類的影響
生物芯片在醫學、食品安全檢測、遺傳病檢測等領域都能大顯身手。
2000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啟動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決定依托清華大學,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在同年9月專門成立博奧生物,目標是研制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芯片設計、加工和測試成套技術,研制出一系列可供研究、診斷和藥物開發等領域應用的生物芯片,實現產業化。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從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心成功研制出了對骨髓進行分析處理的生物芯片,這在全球尚屬首次。利用這種生物芯片對骨髓進行分型,可以把多個捐獻者的基因樣本采集到一張生物芯片上,同時進行分析處理,大大提高了骨髓分型的速度和準確度,時間可以節省一半,費用節省1/3。目前,中華骨髓庫已經采用了這項技術,以滿足更多患者配型的需求。
此外,生物芯片還可以為食物安全把關。市場上供應的肉、菜、飲料是否有微生物,是否含有雜質,都可以用生物芯片進行方便、快速的檢測。
據專家介紹,在疾病檢測診斷方面,生物芯片也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可以在一張芯片上同時對多個患者進行多種疾病的檢測,在短時間內,即可為醫務人員提供大量的疾病診斷信息。例如對腫瘤、糖尿病和傳染疾病等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臨床檢驗,均可以應用生物芯片技術。今后人們甚至可以擁有“個人化驗室”,無論在任何地方,隨時都可以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
據了解,博奧生物的儀器產品1年的產量不過300臺左右,數字雖小,但利潤可觀,僅此一項,年收益就有望突破1億元。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表示,作為一家高科技的生物芯片企業,具體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其實有很多環節可以采取外包方式交由其他部門來完成。中心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環節,在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帶動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