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D光度法中錳干擾對亞氯酸鹽檢測的影響
瀏覽次數:4293 發布日期:2008-11-27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DPD光度法是國標GB/T5750—2006中規定的余氯標準方法和二氧化氯現場測定的標準方法。錳干擾是DPD法中最常見的干擾之一,國標GB/T5750.11—2006之1.1.1節和4.4.5.4.3節對錳干擾以及解決方法都有敘述。那么當DPD光度法擴展到用于檢測亞氯酸鹽時,錳的干擾對亞氯酸鹽的檢測結果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錳干擾表現是顏色升高,在檢測余氯或二氧化氯時對結果的影響為產生一個正誤差。根據DPD光度法的亞氯酸鹽計算公式:
二氧化氯含量=1.9G
亞氯酸鹽含量=[D-(C+4G)]÷2.1
其中:D——總有效氯(即加入硫酸酸化水樣,再加入碳酸氫鈉中和后的讀數)
C——根據方法步驟,為加入碘化鉀、磷酸鹽緩沖溶液以及DPD后的讀數(以有效氯計)
G——根據方法步驟,為加入甘氨酸,磷酸鹽緩沖溶液以及DPD后的讀數(以有效氯計)
由于錳干擾的正誤差能引起G值偏高,并且由于碘化鉀的存在,在讀取C值時,錳干擾引起的顏色偏高會比在讀取G值時略低,根據計算公式,則亞氯酸鹽的計算結果一定會偏小,并且錳干擾所引起的亞氯酸鹽負誤差大約為檢測二氧化氯時錳干擾所引起的正誤差的2倍。也即,假如錳干擾導致了二氧化氯的測定結果偏高了0.2mg/L,那么它帶給亞氯酸鹽測定的負誤差大約為0.4mg/L。
深圳市朗誠實業有限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