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真邁等聯合申報的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獲批
瀏覽次數:3197 發布日期:2024-12-3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喜訊: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獲批立項
近日,
國家科技創新2030“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項目立項結果公布。由浙江大學牽頭,深圳市真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市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蘇州奧根診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
“超高精度核酸測序在肺移植排異監測的應用策略研究”項目獲批立項。
這是真邁生物一年之內第四次獲批國家級重大項目。此次項目,真邁生物作為課題承擔單位,負責“超高精度dd-cfDNA測序技術的建立”課題研究工作,在開發不依賴供體樣本的檢測模型、超高精度核酸測序技術等方面進行前沿技術攻關。
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是以2030年為時間節點,著眼前沿科技、國家重大需求和安全需要,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四大慢病重大專項聚焦慢病防治科技前沿,旨在集中優勢力量開展科研攻關,推動原創性疾病防診治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產出,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慢病防治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目標支撐作用。
在肺移植醫學領域,排斥反應的精確診斷與有效治療至關重要,早期精準診斷更是肺移植受者遠期生存的關鍵。目前,經支氣管鏡肺活組織檢查手段存在采樣風險高、診斷靈敏度低、報告出具耗時長以及病理判斷依賴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師等缺陷,在臨床應用中受限顯著。因此,尋找準確且無創的排斥反應診斷新方法對肺移植受者的生命健康、肺移植醫學的發展進步與臨床實踐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超高精度核酸測序在肺移植排異監測的應用策略研究”項目針對目前用于肺移植排異診斷的支氣管活檢方法為侵入性且診斷能力有限等問題,
將開發國產原研的Q40以上水平的超高精度核酸測序平臺,實現無獨特分子標簽矯正的供體來源循環游離DNA(dd-cfDNA)測序檢測技術,并建立無創的肺移植排斥反應監測方法,為為肺移植術后的排異監測與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提升肺移植患者的遠期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項目還將通過動態dd-cfDNA檢測、溯源研究和與臨床數據相結合的人工智能分析,提高排斥診斷的準確性,并進行臨床驗證,最終建立肺移植術后dd-cfDNA檢測技術規范并推廣應用,提升我國肺移植術后管理水準,推動肺移植技術進步。
項目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黃曼教授擔任負責人,真邁生物劉磊博士、無錫市人民醫院陳靜瑜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卞勁松教授作為課題負責人共同參與,同時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和蘇州奧根診斷科技有限公司骨干力量實施推進。
此次獲批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是繼牽頭和參與科技部“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儀器設備研發”與“前沿生物技術”重點專項后,真邁生物第四次獲批國家級重大項目,顯示了真邁生物在科研領域強大實力與持續創新能力,表明基因測序底層技術及平臺在賦能生命科學前沿研究和深層創新發展的無限潛力與廣闊前景,也是對真邁生物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能力的高度認可。
與生命科學時代同行,與國家產業發展共進。真邁生物將全力攻堅關鍵核心技術,與“政產學研醫”力量聯合,持續推動多組學工具和生命科學儀器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科技強國、健康中國重大戰略目標實現。
真邁生物
真邁生物專注于基因測序產業上游設備和試劑的研發制造,是全球少數擁有測序系統產品陣列和商業化交付能力的測序系統制造商之一。